專家:中國國產商飛巨大成就引發美國緊張
英國《金融時報》12月9日報道稱,美國聲稱“中國針對飛機制造商的稅收優惠違反了WTO的規則,因為它對外國制造商并未一視同仁。進口商用飛機需要繳納17%的增值稅(VAT),而中國國產飛機卻不用”。針對美國政府8日指責中國向國內飛機制造商提供不公平的稅收減免政策,中美兩國未來可能在世貿組織就商業飛機補貼問題打官司一事,中國國內航空領域人士指出,國產商業飛機領域的巨大成就引發美國緊張,中國并不吃驚美國欲通過世貿組織施壓的舉動。
中國國內航空領域資深專家劉濟美在接受環球網的采訪時表示,美國政府此時選擇發起針對中國國內飛機制造商的世貿訴訟,表明美國政府及其航空業巨頭對中國商業飛機近年來所取得成就的緊張。國產ARJ21新支線飛機正式交付以及C919可能于年底試飛極大地刺激到了美國航空業巨頭。中國在商用飛機領域的發展和展現出的競爭力已經對歐美飛機制造商產生了影響。
劉濟美表示,中國航空業領域專業人士對美國政府可能發起發起對中國的WTO仲裁訴訟并不吃驚。早在2014年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就已經發布了一份題為《中國航空政策對其商用航空制造業的影響》的評估報告,報告中建議美國政府通過世貿組織對中國施加壓力。
該報告建議美國政府至少應該采取以下措施以確保在商用航空領域的競爭力:美國政府應該與歐美開展雙邊談判,阻止空客和波音公司繼續將采購中國制造的零部件作為一項市場競爭工具;促使與中國開展業務合作的國內公司自愿報告對中國的投資政策是否受到中國產業政策的影響,并提交影響程度說明;繼續在雙邊論壇好世界貿易組織上向中國施壓,以使其放棄推動特定產業發展的產業政策;監控C919后繼機的發展,并迅速通過WTO和雙邊會談,回應中國政府所采取的補貼和其他支持其進入外國市場的措施。
蘭德公司還在報告中奉勸中國政府應該仔細評估其當前支持商用航空制造業的政策,放棄對“國家隊”的支持,將精力放在建立公平、友好的商業環境上,以獲得更大的政府投資收益。顯然,中國在商用飛機領域的發展和展現出的競爭力已經對歐美飛機制造商產生了威脅,雖然蘭德公司的研究人員不愿意承認,但是中國現行的民機產業政策無疑是有效的推動了產業的發展。
劉濟美最后表示,中國國產大飛機的出現對美國而言是潛在的競爭,這種競爭不僅體現在訂單領域,還包括技術、對航空制造業投入等方面的競爭。美國政府指責中國在商業飛機領域對國產飛機實施補貼,甚至威脅WTO打官司的最終目的旨在鞏固乃至擴大波音等航空業巨頭在中國市場的利益。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