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化航空救援體系建設亟待加強
記者7日從中國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獲悉,面對頻發的自然災害,以直升機為代表的通用航空力量正成為中國應急救援體系中的關鍵環節,社會化的航空救援體系正在建設中,但也面臨救援能力不足的尷尬。
第二屆中國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9月5日至8日在天津濱海新區舉行。本屆直博會是中國目前唯一的國家級國際直升機專業展會,也是世界唯一有飛行表演的直升機展會。
中國民航大學校長吳桐水告訴記者,從2008年初的雪災到“5·12”汶川地震,從青海玉樹地震到甘肅舟曲的特大泥石流,自然災害的常態化特征明顯。在這一背景下,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應急救援體系刻不容緩。
“直升機在航空救援中的重要作用無可替代。”民政部緊急救援促進中心總干事陳平表示,世界每年因各類意外事故致死者約350萬人,事故后一小時內死亡人數占總數的50%。而這50%中,有80%是死于救護車到達之前的事故現場,20%死于轉運至醫院的途中。如果具備及時有效的救援手段,相當一部分傷者就可“贏得時間,留住生命”。
在海上飛行救助方面,據中國交通運輸部救助打撈局總工程師潘偉介紹,交通運輸部已經組建4支救助飛行隊,擁有11個救助飛行基地,59個救助起降點,擁有15架直升機和1架固定翼飛機。海上救援力量不斷充實。
“目前北京急救中心每年接受有關飛機救援求救電話約100次,直接提出直升機醫療急救需求的約有40次。”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范達表示。
事實上,航空救援事業在中國已經起步的同時,也面臨著救援能力不足的尷尬。有業內人士指出,與通航發展成熟的國家相比,中國可用于航空救援的飛行器數量亟待增加。
陳平說:“根據中國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簡稱“民航局”)今年5月公布的數字,截至去年底,中國獲得通用航空經營許可證的通用航空企業146家,適航在冊航空器總數僅為1320架,其中還包括教學訓練用飛機328架。”
他認為,如果參照美國人均擁有空中醫療機的比例,中國大概還需要4700架航空救援飛機。在初期至少還需配備上千架緊急救援直升機,才能達到基本標準。
通航機場數量也遠遠落后于實際需求。中國目前通用航空機場,包括直升機臨時起降點在內只有幾百個,遠少于美國的1.9萬個。有的即使修建了起降點,但使用率也非常低。同時,通用航空專業人員欠缺,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也十分突出。
范達認為,在建設社會化應急救援體系方面,應由政府牽頭,成立城市航空醫療救援機構以及專業航空醫療救援隊伍。設立直升機救援診所,建成救援直升機+診所+救護車的救助模式。
事實上,通航產業發展潛力巨大。中航工業集團董事長林左鳴認為,從扶持應急救援事業發展的長遠看,政府可以在宏觀層面主導扶持通航發展;在微觀層面,可以通過按小時計算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支持通航企業發展。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