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民航預計全年實現運輸飛行846萬小時
在12月24-25日召開的2016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暨航空安全工作會議上,民航局副局長李健作安全工作報告,總結2015年民航安全工作,對2016年民航安全工作進行部署。
2015年,全行業順利完成各項任務,各項安全指標好于預期。預計全年實現運輸飛行846萬小時、362萬架次,同比分別增長10.8%和7.4%。嚴重事故征候萬時率和人為責任原因事故征候萬時率分別為0.006和0.025,同比分別下降59.0%和17.6%。2010年8月25日至今,運輸航空連續安全飛行64個月、3645萬小時。
報告總結了四個方面的民航安全工作重點。
一是完善頂層設計。落實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要求,編制《關于落實民航安全生產管理責任指導意見》。發布《中國民航航空安全方案》。聯合空軍下發《關于加強空軍軍民合用機場保障工作的管理意見》,推進軍民航深度融合發展。
二是創新安全監管。施行《關于控股航空公司實施統一運行指導意見》,改革監管模式。前移安全防范關口,推進安全績效管理試點。與全部運輸航空公司簽訂無線快速存取記錄器(WQAR)數據傳輸和保密協議。加強對安全關鍵崗位人員的健康管理。突出航空公司運行風險管控,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針對部分航空公司運行中出現的違規行為,依法依規采取處罰措施。
三是推進依法治理。組織開展“法治民航,安全民航”系列宣講活動。推動出臺《關于加強郵件、快件寄遞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從源頭上規范危險品、鋰電池航空運輸管理。依法關停26家未取得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的航油供應單位。行政約見5家外國航空運輸企業,依法撤銷外航在我境內10個運行航點。加大機場安保隱患排查治理力度。開展“六嚴”專項行動,嚴打危害民航安全違法犯罪行為,穩步推進“平安民航”建設。
四是加強基礎建設。成立民航局航行新技術應用與發展工作委員會并召開首次會議,繼續推進PBN、HUD、GLS、EFB、ADS-B等新技術應用。大飛機重大專項有關適航審定能力建設項目獲得國家批準。完成運12F型飛機的型號合格審定,穩步推進C919、蛟龍600飛機的型號合格審定,做好ARJ21、新舟60等證后管理工作,ARJ21首架飛機順利交付。完成3家企業低鉛汽油和無鉛汽油的適航審定。
報告分析了“十三五”時期全行業安全工作面臨的新形勢,結合行業安全情況,確定“十三五”時期民航安全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踐行“三嚴三實”要求,大力推進持續安全戰略,以落實安全責任和提高綜合治理能力為主線,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以資質管理和規章遵守為關鍵,以風險管控為抓手,創新行業監管,提高保障能力,實現“十三五”民航安全發展良好開局。
報告指出,2016年,全行業要緊密圍繞安全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標,重點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謀長遠,精心制定安全規劃。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為指導,制定《中國民航安全生產“十三五”規劃》。全面實施《中國民航航空安全方案》,持續完善安全監管體系和安全管理體系;落實“四個服從”要求,科學確定發展速度和運行規模,加大安全生產財務保障考核力度,探索建立安全保障能力評估機制,進一步規范客艙服務流程;完善安全發展政策,實施總量調節和定向政策同步并舉的措施,注重總量調控的有效性和前瞻性。
二是強責任,切實強化責任擔當。完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將安全生產工作納入總體工作目標、黨建工作內容和年度綜合考核范疇;強化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明確各類人員安全管理職責,進一步完善安全管理體系;切實落實安全監管責任,進一步規范權力行使,建立健全權力監督機制;推進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繼續推動落實《安全生產信用體系建設規劃方案》,建立信用懲戒機制。
三是防風險,著力提高管控能力。前移安全防范關口,加強民航從業人員管理、老齡機隊管理和機坪運行秩序管理等工作;切實防范高高原機場運行風險,從嚴把控準入關;切實防范危險品航空運輸風險,繼續抓好郵件、快件危險品航空運輸的源頭管理,加強危險品貨運銷售代理的資質管理;切實防范空防安全風險,穩步推進“平安民航”建設,嚴厲打擊各類危害民航運輸秩序的違法犯罪活動;切實防范外航在華運行安全風險,進一步完善外航安全監管規章和標準,加大對外航運行風險的監督和管控。
四是提效能,銳意創新管理機制。創新行業安全監管模式和手段,探索航空公司合格證管理辦公室運行和管理模式,繼續推進安全管理體系(SMS)和航空安保管理體系(SeMS)落地工程;大力推進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設,樹立“互聯網+航空安全”思維,推動安全績效分析系統(SPAS)建設,引導企業合理運用QAR數據,抓好FSOP二期項目和機場安全監管平臺等信息系統建設;繼續推廣安全科技應用,向新技術要生產力、向新技術要安全。
五是打基礎,扎實推進重點任務。推進安全治理能力建設,抓緊建設行業監管執法系統,加強行政執法的規范化,開展首個民航五年立法規劃編制工作;深化人員資質能力建設,在繼續做好關鍵崗位人員資質管理的基礎上,向安全管理崗位拓展;促進通航保障能力建設,制定通用航空安全工作路線圖,促進通航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培養;加強適航審定能力建設,以C919飛機型號合格審定為重點,繼續組織好重大航空產品項目的適航審定工作;提高事故調查和應急能力。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