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時刻拍賣,竟成一場鬧劇?”
2015年即將結束的時候,民航歷史上首次航班時刻拍賣被搬上了舞臺。
航班時刻對航空公司有多重要?
航鈦傳媒(AIR_TI)告訴你:航空公司掙錢與否、掙多少錢,一是取決于航權,二是取決于航班時刻。譬如北京=廣州9-16點這樣的航班時刻,每拿到一組,就意味著航空公司手里拿到了真金白銀的飯票。
以往,航班時刻的分配都采用行政分配,分給誰、不分給誰,表面上稱和航空公司的歷史發展、規模水平有關,但實際上則是“暗箱操作”。也正因如此,權力尋租的腐敗案件屢有發生。
往遠了看,被查處的民航華北空管局前局長黃登科、北京首都機場前董事長張志忠,都落馬于此;從近了說,運輸司國際航空運輸處處長魏洪、國內運輸處處長蘇紅也都與此息息相關。
現在,國內大多數航線申請已經是登記制,但對于北、上、廣這樣的黃金市場而言,依然由運輸司仍負責航權審批,由各地管理局負責時刻審批。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保證公正透明?
這是一個歷史性難題,改革也必須慎重,從試點開始慢慢嘗試。
根據最新的《航班時刻資源市場配置改革試點方案》,將在廣州白云機場開展以“時刻拍賣”為模式的初級市場改革試點,在上海浦東機場開展以“時刻抽簽+使用費”為模式的初級市場改革試點。
接下來,就和航小鈦一起去看看今天民航史上首次航班拍賣的現場吧!
以下為一位現場親歷者的口述實錄:

12月30號,廣州市越秀區的物資大廈可謂是群雄匯集。因為上午10點,這里將舉行白云機場航班時刻對組合使用權的拍賣。在民航發展的歷史上,這可是破天荒第一次。
早先各大航空公司都收到了《廣東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公告》,里面詳細注明了拍賣的時間、地點以及航班時刻。
拍賣預定在10點開始,可是9點一過,現場就陸續開始有人進入。一共發了34家牌號,這意味著有34家航空公司參與到這場拍賣的角逐中。
廣州是重要的航空市場,各家公司都十分重視這場拍賣,現場大約有近200人參加。仔細一看,其中不乏一些航空公司的大佬,比如長龍執行總裁孫志軍、九元航空有總裁紀廣平都赫然在列。
在拍賣開始之前,航空公司都已經對形式做了充分的預判。可以肯定,這是國有航空狙擊中小航空公司的戰場,為了把控廣州市場,財力雄厚的國有航空一定會將價格抬得很高。
為此,我們公司也做了充分研究,并在內部給定了幾千萬的高價,在這個權限內,我有權舉牌競拍。沒想到結果讓我目瞪口呆,價格直接飆升到億元級別。
有些公司在現場十分兇猛,比如與深圳航空,1.25億中標第三組,1.5億中標第四組!不過最后,清醒過來的深圳航空又放棄了第三組和第四組。
吉祥航空和九元航空也讓我大跌眼鏡,各自報出來1.5億元的高價,但是最后也選擇了放棄。
到這個時候我才知道,自己幾千萬的預算根本是來這里“打醬油”。國有航空公司實在是太土豪了!
然而我一直在想,這樣的成交價格簡直不可思議!飛機還沒有飛起來就投入了上億元,航班時刻有效期是3年,這意味著每年分攤到3000萬元以上的成本,航空公司怎么掙錢?
原定于中午就結束的拍賣,因為不斷有人放棄一直持續到下午1:30,最后主持人似乎也受不了,不斷催促那些舉棋不定的航空公司做出決定。
走出拍賣現場的時候,我聽見旁邊一位同行在大聲感慨:“心灰意冷!真是一場鬧劇!”

航鈦傳媒(AIR_TI)獲悉,九組航班時刻最終以超過5.5億的總價拍出,最終的標王被烏魯木齊航空以9099萬元摘得。
拍賣現場舉牌非常激烈,在競價環節曾頻頻出現過1億以上的高價。
原本合理價位在數百萬的航班時刻,一夕之間被推高至將近上億,早已超出了航空公司的承受范圍,令人疑惑的是,中標公司將如何把這部分成本賺回來?
“轉嫁到乘客身上”或許是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不過目前航空公司的定價更多的是由市場需求決定,似乎很難直接與成本掛鉤。
還有業內人士猜測,也許到了最后交錢的時刻,還會有中標公司選擇放棄。而在拍賣會后被放棄的時刻,是等待下次拍賣還是接受行政分配,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說法。
畢竟,航班還沒飛就先欠了上千萬,這恐怕不是哪家理性的航空公司愿意看到的。
值得一提的是,看看中標的航空公司名單:南航貴州航空(第1組),深圳航空(第2、7組),南方航空(第3、6組),烏魯木齊航空(第4組),東方航空(第5組),廈門航空(第8組),南航珠海航空(第9組)。
其中,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三大航以外,南航貴州航空、南航珠海航空,包括中標后放棄第五組的汕頭航空,實際上都是南航的分子公司,再加上廈門航空,南航系實際上中標了5組時刻!
其他的4組時刻則由東方航空,國航旗下的深圳航空和海航旗下的烏魯木齊航空瓜分。
看來,中小航空、民營航空寄望于航班時刻拍賣改變市場格局的夢想,再一次落空了。
民航史上首次航班時刻拍賣,就以一場“類鬧劇”的方式收場了。不知道接下來,上海浦東機場采取的“抽簽+使用費”方式如何呢?
和航小鈦一起拭目以待吧!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