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機場餐廳這么爛 缺乏競爭是禍首

美國市場研究智能手機軟件AirportXP的制造商發布了一份最新的美國機場餐廳排名榜。《經濟學人》博客刊文稱,該公司根據大約8萬8000位用戶的反饋意見,發現用戶們最不喜歡的是檀香山機場,其次是華盛頓里根機場和洛杉磯機場,此外坦帕、鹽湖城和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羅機場也都“名列前茅”。
根據AirportXP高管路德維辛(Scott Ludwigsen)介紹,機場的旅客“在選擇到何處用餐和喝飲料時是很有辨別力的”。情況現在正在改善,但即便如此,要選出最好的機場餐廳依然很困難,就有點像要選出卡戴珊姐妹當中最愚蠢的一樣——只是在他們彼此的比較之間,才有相對的優劣可言,而在現實生活當中,一個機場品質的餐廳必然是門可羅雀。
在機場用餐的體驗是如此糟糕,原因很多。簡而言之,這里根本沒有足夠的競爭。在機場,消費群體如此龐大,而彼此競爭的商家是如此之少。這就意味著糟糕的品質和高昂的價格注定會出現,尤其是在旅客不可能因為餐廳而選擇不同機場的前提下。餐廳也無須考慮爭取回頭客,這是他們與普通餐廳最大的差別之一,因此,他們就更加沒有理由提高服務品質了。其實,哪怕食物真是美味的,用餐體驗恐怕也美妙不到哪里去。這首先是因為機場餐廳空間不足。在狹小的機場空間內開店,開辟出一方世外桃源,這幾乎是不可能的。空間的狹小還會影響到廚房,拉長菜品加工時間,減少可以選擇的菜品種類。更不必說,旁邊就是不斷走來走去的人流,喧鬧不已。許多在機場餐廳端出來的食物注定只能是馬馬虎虎的急就章。總之,這一切加起來,便意味著消費者不可能獲得美好的體驗。
當然,并不是沒有例外。比如新加坡的樟宜機場就有足夠的空間,選擇余地廣闊,食品也常常是美味的。消費者可能會覺得,只要有更多的大品牌連鎖店出現在機場,情況就會好轉,因為大家會想當然地以為,機場外店面的標準也會被用于機場內。或許吧,但事實是,哪怕是那些最響亮的品牌,到了機場也會異化。博客作者不久前在俄羅斯某機場進入了一家著名美國連鎖店,他非常喜歡加冰威士忌,而且在架子上也看到了威士忌,但是侍者卻堅持說,酒水單上沒有加冰威士忌,因此無法提供。如果在平日,作者可能就會起身離開,另找一個能夠提供加冰威士忌的地方,但身在機場就無計可施了。最后,作者在酒水單上發現了有威士忌加可樂的選項。“我來一份這個,但是不要可樂。”對此,女侍者回應道,“可以”,臉上幾乎看不到一絲笑容。(編譯:子衿)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