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熱議通用航空產業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南昌航空航天大學校長、農工黨江西省委副主委羅勝聯,全國人大代表、中航工業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樊會濤,全國人大代表、中航工業南方執行董事、總經理彭建武聯名呼吁:加快全國通用機場建設,盡快實現“縣縣通”
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關于“十三五”規劃的建議中,首次提出將通用航空基礎網絡設施建設納入規劃,將通用航空從民航中單列出,與民航、鐵路、公路并列,表明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通用航空機場是國家立體交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路、鐵路、港口碼頭、干支線機場等傳統基礎網絡的有益補充,是繼發展高速公路、構建高鐵網絡之后,國家在交通運輸領域的又一重大舉措。羅勝聯認為,發展通航產業有助于促進相關產業發展,促進城鄉經濟均衡發展;有助于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對貧困地區精準扶貧;有助于促進快速連接交通體系的構建,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
代表們表示,通用機場是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先決條件,其投資和運營是推動通用航空產業實施“供給側改革”的有力抓手。以通用機場為核心,構建通航運營業務多元、服務保障功能齊全、產業鏈條延伸充分的通用航空集聚發展示范區,促進以區域消費升級、產業結構優化為內涵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將成為城鎮化后發展時代區域經濟實現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有效手段。目前通用機場建設已獲得各地高度關注,但整體呈現“規劃多、落地少”的態勢,存量和增量較我國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需要仍相去甚遠,通航機場建設資金不足成為制約通航產業發展的重要瓶頸。
因此,羅勝聯、樊會濤、彭建武聯名呼吁:以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統籌推動全國通用機場建設,加快構建層次清晰、布局合理、定位準確、通達性強的全國性通用機場網絡體系,盡早實現全國2800多個縣“縣縣通”,建立健全國家通用機場專業化服務標準與管理體系。大力發展以通用機場為依托的地方性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總體平臺,發揮平臺經濟的集聚效應和示范效應,促進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邁上新臺階。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湯宗偉建議: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健全法律法規,創新體制機制,推進通航航空產業走上快速發展的正軌。
“大多數通航企業反映,國內政策環境、體制機制相對滯后是通航產業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湯宗偉分析,低空空域未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開放、通航基礎設施保障嚴重滯后、通用航空運行規范門檻過高、整機生產許可證獲得異常艱難、航空人才資源匱乏、市場引導和激勵機制相對缺失等因素成為發展緩慢的障礙和阻力。同時,飛行任務申報程序也比較繁瑣,通用航空空域使用成本過高。
為了更好地提振通航產業,促進其健康有序快速發展,湯宗偉提出七點建議:一是進一步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科學、充分、高效、合理地規劃、開發和使用低空空域資源;二是健全法律法規、創新體制機制,包括立法明確和完善通用航空管理規范、簡化通用機場申報建設等管理程序、統一辦事流程等;三是盡快改善政府在提供通用航空公共服務方面缺位局面,明確目視航圖、航行情報、航空氣象等提供主體,由政府主導推進全國通用航空基礎設施規模化建設;四是從提升供給效率、改善供給結構的角度,給予關系民生、貼近消費市場需求的通勤航空、低空旅游等新興通航業務與農林作業等傳統業務同等的扶持和補貼力度;五是加強統籌、規劃和引導,對通航產業園規劃建設的數量、規模和產能進行控制,避免盲目投資、過度建設,造成資源浪費;六是鼓勵民航院校、非民航類地方院校、軍隊院校聯合培養飛行員、機務人員等通航人才,拓寬人才培養途徑;七是為適應通用航空快速發展的需要,建議民航局設立通用航空司,從宏觀上指導、服務、協調和推動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CEO李彥宏帶來提案:《關于完善我國空域資源管理制度,提升民航準點率,推動我國航空事業發展的提案》
在提案中,李彥宏表示,有數據表明,我國航空運輸總周轉量自2005年起一直穩居世界第二,但是民航準點率一直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由此可見,我國市場空間巨大且有待開發。而在眾多影響行業發展的因素中,空域資源不足已成為限制整個民航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通用航空對于我國民航產業的進一步完善有著重要意義。為此,李彥宏建議由國務院、中央軍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員會辦公室牽頭,協調空軍及各地民航管理部門,優化各類空域資源的分配和管理制度,提升航空運輸準點率,并促進通用航空市場的發展。李彥宏還提出了具體的建議,開放更多空域資源,促進航空運輸業發展;建立協同決策機制,提高民航調度效率;進一步深化低空空域改革,推動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
此外,還有全國政協委員提交了《關于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建議》提案。該提案稱,我國通用航空機場的建設嚴重滯后,飛機“落不下來”成為限制整個通航產業發展的痛點,建議把通航機場建設作為政府行為,其用地作為公共服務用地,讓航空企業租用政府的通航機場,以減輕通航企業的資金負擔。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