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專家:我國航空器材質制造缺少技能型人才
昨日(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張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嫦娥五號探測器所用的部分精密材料屬于世界先進技術,但目前國家缺少高精密材質的制造人才,因此他多年來一直在建議中等技術學校畢業的學生能夠得到直招上大學的機會,培養出工藝制造業的“能工巧匠”。
作為專門研究、儲備航空器基礎材料的科學家,張濤坦言,在多年研發航空器基礎材料的過程中,我國自主研發的科技水平已經領先世界,但苦于缺少材料工藝制作方面的人才,因此即使技術領先,也無法實現將研究轉化為實物。
張濤解釋稱,在航空航天領域,對飛行器的重量都是“克克計較”,“我們正在研發的非金屬材質,目前就因為缺乏穩定性,還在測試階段。”但張濤稱,制造業缺乏“能工巧匠”。
就像制作精密機械手表一樣,需要精通機械理論,同時還是個“巧手”的工人才能制作出來。
張濤認為,我國目前技能型人才缺乏系統理論的培養,“他們往往是被高考拒之門外的學生,但他們手里都有一定的技術。”張濤認為,這樣的人才在經過專業的技能培養后,能夠進入相對領域的大學進修,能為科研和企業領域提供更精的人才。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大而優則強,中國民航未來之路!
- 下一篇:“十三五”末中國通用機場將建成逾5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