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臨空經濟區合作與發展交流會在西安開幕
9月29日至30日,由歐亞經濟論壇秘書處主辦,西咸新區空港新城承辦的"首屆中國臨空經濟區合作與發展交流會"在西安開幕。會議吸引了來自國內20余家臨空經濟區代表,圍繞臨空經濟區發展建設經驗和體會進行交流。
“臨空經濟在經濟總量中的份量越來越重,古絲綢之路是陸路,而新絲綢之路將變為空陸一體”。陜西省發改委主任、省臨空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方瑋峰在致辭中說到。

交流會現場方瑋峰致辭 劉冰/攝
國家發改委經濟貿易副司長耿書海認為,雖然陜西航空經濟的起步較晚,但西咸新區用兩年時間就形成了空港新城現在的規模,意義非凡。
會上,來自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允春作了題為《臨空經濟-速度經濟時代的增長空間》的主題發言。“國際機場協會將機場喻為國家和地區經濟增行的發動機,機場已從傳統意義上的單一運送旅客和貨物的場所演變為全球生產和商業活動的重要節點”。
隨后,來自北京順義臨空經濟區、天津空港經濟區、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鄭州航空經濟綜合試驗區、廣州空港經濟區等五家臨空經濟區的負責人分別分享了典型臨空經濟區的開發建設情況和經驗。
西咸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兼空港新城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學東表示,臨空經濟一般分為單一機場運輸、機場客流加物流、機場加經濟發展區以及航空大都市四個發展階段,雖然空港新城目前還處在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的過渡期,但我們會在不久的將來完成第四個階段的發展要求,成為真正的航空大都市。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