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機場提升國際樞紐競爭力 國際航班將達30%
首都機場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韓志亮在此間表示,希望通過3至5年努力,實現北京首都機場國際航班占比達到30%,國際旅客占比達到33%,國際樞紐競爭力顯著提升。
韓志亮在第五屆北京全球友好機場總裁論壇上說,建設大型國際樞紐機場是大勢所趨。作為中國第一門戶,首都機場2015年旅客吞吐量達到8994萬人次,已連續6年穩居全球機場第二位。今年1-8月份,首都機場旅客量同比增速達到3.9%,其中國際旅客同比增速達到9.1%。目前,首都機場共有99家航空公司駐場運營,連接國內140個航點和國際132個主要城市。
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的“完善首都機場服務功能,顯著提升北京航空樞紐國際競爭力”,首都機場建設大型國際樞紐機場,助力京津冀機場群的協同發展,與國家對北京航空樞紐建設的要求相得益彰。
民航局《關于進一步深化民航改革工作的意見》中提出,“疏解北京機場非國際樞紐功能,以北京首都機場為試點,研究制定大型國際樞紐航班分流補償機制,優化航權、航線、航班時刻結構,增加國際航線覆蓋面和國際中轉比例”。《意見》進一步指明了首都機場努力的方向,建設好大型國際樞紐機場,發揮好示范帶動效應。
韓志亮說,未來的行業競爭主要是航空聯盟之間、樞紐機場之間的競爭,首都機場作為中國乃至亞洲的門戶,需要不斷提升樞紐競爭力,展示中國第一國門的形象。
他說,首都機場在建設大型國際樞紐機場的進程中,取得了一定進步,但也面臨著瓶頸。如國際航班需求難以滿足與機場資源保障能力不足并存。目前首都機場國際架次、國際旅客占比較低,與國際主要樞紐機場相比仍存在差距。
據悉,首都機場與國航已經達成了共識,建立了定期溝通機制,共同推動首都機場大型國際樞紐機場建設,并開展了完善首都機場功能研究等方面的專項合作。同時,首都機場也將強化與其它基地航的合作,與各基地航的機隊建設、航線網絡緊密結合,實現協作發展。希望通過3—5年的努力,實現首都機場國際航班占比達到30%,國際旅客占比達到33%,國際航線網絡寬度和密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樞紐競爭力明顯提升。
國航總裁助理朱松巖說,無論從東南亞至北美航線,還是從歐亞航線來看,北京首都機場都擁有打造東北亞國際大型樞紐的得天獨厚的最佳先天優勢,最有潛力成為代表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世界級樞紐。與周邊競爭對手相比,國航北京樞紐在運力投入方面已處于亞洲領先地位,從而為布局全球網絡提供了最強有力的支撐。目前國航已成為中歐航線最大的承運人,在中美航線上,國航已超過美聯航占據北美航線的運力份額第一。
他說,目前國航的北美航線面臨首爾、東京、香港等樞紐競爭,中轉效率和中轉旅客比例需進一步提高。就旅客服務方面而言,全旅程服務鏈尚未完全打開,中轉服務、休息室服務均待進一步改善提升。就行李服務而言,需優化中轉行李銜接。
隨著中國經濟騰飛,中國民航蓬勃發展,運輸總周轉量已經連續10年排名世界第二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航空運輸系統。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