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我國機場凈空保護頂層政策體系已基本構建完善
民航局于2月1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民航局綜合司副司長孫文生介紹了《民用機場凈空保護區域內建設項目凈空審核管理辦法》等文件出臺的有關情況。
所謂機場凈空,通俗的講就是依據相關法規標準,在機場周邊劃定的一個保障民航航班安全起降的空間區域,在這個空間區域內不能有超高建(構)筑物、樹木等障礙物,否則將直接影響民航飛行安全。機場凈空保護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要求高。從專業角度上看,凈空保護有著嚴格的標準。在整個航班飛行過程中,起飛爬升和進近著陸是最為關鍵的兩個階段,沒有超高障礙物的機場凈空就是在這兩個關鍵階段為航班飛行保駕護航、確保起降安全的最為重要的基礎條件之一。二是范圍廣。根據相關法規規定,運輸機場的凈空保護區域是以機場基準點為圓心、水平半徑55公里的空間區域。這個區域是很大的,很多時候是跨區、跨市,甚至跨省的。比如北京大興機場的凈空保護區域就達到1409平方公里,覆蓋京冀兩地共七個區縣。三是難度大。機場凈空保護是一項專業性、復雜性較強的系統工程,大到國土空間規劃、建設項目審批,小到一只風箏、一個氣球的放飛,甚至一株樹木的生長,都與機場凈空保護息息相關。根據《民用機場管理條例》,地方人民政府、民航管理部門和各機場管理機構都承擔著相應的凈空保護責任,其中地方人民政府承擔主體責任。
長期以來,我國機場凈空保護源頭管控、系統管控、長效管控機制尚存在一定短板,凈空超高事件時有發生,直接影響飛行安全。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民航管理部門同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的工作銜接依然不夠順暢。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確保航空運行絕對安全,確保人民生命絕對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戰略部署,持續深入做好機場凈空源頭管控,民航局會同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了《民用機場凈空保護區域內建設項目凈空審核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審核辦法》),并同步配套出臺了《運輸機場凈空保護管理辦法》和《民用機場凈空障礙物遮蔽原則應用指南》兩部規范性文件,系統解決了機場凈空保護過程中建設項目凈空高度審核、凈空保護區域日常巡查處置和遮蔽原則應用等方面的難點、痛點問題,構建完善了機場凈空保護全鏈條管理體系。
其中,民航局和自然資源部聯合發布的《審核辦法》,有效將民航安全監管需求同地方政府自然資源部門的行政審批事項進行了有機融合,統一了全國民用機場凈空保護區域范圍劃設和審核要求,明確了民航和自然資源管理部門以及機場管理機構在凈空保護及凈空保護區域建設項目高度審核方面的職責分工和管理要求,建立了機場總體規劃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系統的機制,規范了機場總體規劃中關于凈空管控的內容,簡化優化了凈空保護區內建設項目審核規則,提升了民航管理部門的審核效率和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的審批效率。同時,針對障礙物限制面范圍內未納入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審批范圍的通訊鐵塔、廣告牌等,要求機場也應當積極協調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凈空管控機制,避免出現管理盲區。
配套出臺的《運輸機場凈空保護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了全國運輸機場凈空保護巡查管理要求,針對凈空保護區域各類區域風險度提出了差異化分級巡視檢查要求,建立了對施工機械類臨時障礙物的差異管控機制,增加了應用新技術開展巡查等內容;《民用機場凈空障礙物遮蔽原則應用指南》則是首部適用于全國民用機場的遮蔽原則應用標準,細化規定了遮蔽原則的應用情形和方法,并以示例形式闡述了具體操作步驟,填補了相關領域的空白,有利于在確保飛行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利用土地空間資源。
上述三部文件的發布,標志著我國機場凈空保護頂層政策體系已基本構建完善。下一步,民航局將會同自然資源部持續深入開展宣貫解讀,并加快編制機場總體規劃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系統的技術規范,推動有關政策落實落地,實現機場凈空保護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共贏”。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交通運輸部等五部門印發《綜合客運樞紐投資補助項目管理辦法》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