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航:多維度管控為飛行安全護航
近日,中國民用航空局正式下發通報,截至2019年11月底,山東航空已實現連續安全飛行400萬小時。根據《中國民用航空安全獎勵辦法》,民航局決定授予山航“飛行安全四星獎”。“飛行安全四星獎”的背后,是山航多年來在安全管理方面成體系的多維度管控。
堅守安全第一理念 建立“一二三四”安全管理模式
山航企業文化體系明確了“顧客首選、價值領先、和諧平安”的愿景,逐漸形成了“和諧、平安、創新、厚道”的價值觀,正是在使命、愿景、價值觀的定位指引下,山航人一直把安全視為公司的生命線,也提煉出了公司的安全理念為:“安全第一、預防為主、規范行為、強化系統”。
山航始終堅持安全第一的經營理念不動搖,妥善處理安全與發展、效益、服務、正點的關系,牢固樹立“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日常生產運行中,公司開會第一項必講安全,公司領導逢會必部署安全工作,在全公司營造了安全第一的良好氛圍。
經過多年的安全運行、沉淀創新,山航逐漸形成了堅持一個理念、打造兩個平臺、創建三個支撐、建立四個機制的“一二三四”的安全管理模式。“我們在堅持安全第一經營理念不動搖的前提下,打造了全員安全績效考核平臺和SMS風險管控平臺,創建了關鍵隊伍實力搭配“綠藍橙”工程、全員法規手冊學習考試制度以及安全品質(QAR)監控制度,建立了圍繞“人、機、環”,關鍵隊伍訓練質量進度評估評審機制、飛機核心系統可靠性管理聯動機制、放行風險控制分析評估機制和安保風險預警聯動機制。”山航航空安全管理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特有安全管理模式在山航組織體系中有序運行,監測和評價組織績效,并隨著變化及時實施改進和創新,從而有效支撐安全管理戰略的推進和落地。
安全績效管理新嘗試 SMS體系支撐安全管理
在整個山航的安全運行體系中,安全績效管理新模式是一種新的嘗試。2015年民航華東管理局選定山航作為華東地區安全績效管理試點單位,促進山航風險管理進一步深化應用,并逐漸形成了安全績效管理的新模式。
首先是建立了科學的安全績效指標體系,記者了解到,山航參照IATA安全年報及中國民航50年安全數據,重新梳理已有的危險源庫,識別出嚴重威脅航空運行安全的11類關鍵風險,并將每類關鍵風險細分為若干重要危險源,共計54項,涵蓋了山航運行的主要環節。“每項危險源對應幾種不安全事件類型,每個類型的事件設置了不同的風險指數,根據發生的不安全事件數量和對應的風險指數,可以計算出重要危險源的風險值,根據重要危險源的風險值又可以得出關鍵風險的風險值。”山航航空安全管理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安全績效指標的設置使山航對安全運行質量的評價更加全面,實現了從“定性”走向“定量”。
此外,山航還建立了閉環的安全績效管理機制。據了解,山航以關鍵風險和重要危險源的5年平均值為基準,采用標準差的計算方法測算出綠、黃、橙、紅四個風險區間的門檻值,在此基礎上實施風險容期模式管控:單月超過紅色門檻值、連續兩個月超過橙色門檻值或連續三個月超過黃色門檻值的項目即觸發告警,在每月召開的安全工作聯席會議上通報告警項目,要求各責任單位于當月15日前開展專項風險管理并制定整改措施,航空安全管理部對各責任單位實施整改驗證,并于次月安全工作聯席會議上通報落實情況,形成了安全績效管理閉環。
通過安全績效管理新模式,山航可以全面客觀的監測日常運行中的安全風險,并采用針對性技術措施控制風險,確保航班運行風險穩定可控。
記者了解到,山航目前應用了國際民航最先進的新技術——安全管理體系(SMS),確定了以安全政策、風險管理、安全保證、安全促進為支柱的安全管理過程要素。
關鍵隊伍實力搭配“綠藍橙”工程
記者了解到,今年是山航正式實施飛行排班“綠藍橙”工程得第十年,十年來山航始終圍繞飛行員技術等級、經歷時間、人員特點以及機場的類別、環境特點等條件,分別將機長、副駕駛、機場劃分為綠、藍、橙三類,飛行員綠色代表當前資質經歷時間長、技能水平高,機場橙色代表跑道相對短一些、海拔高一些或是助航設備差一些。
以飛行員排班為例,雖然飛行員資質都滿足民航局規章要求,但因個體差異,飛行技能水平有高低,如何均衡機組實力,規避弱弱搭配,提升安全裕度,是山航實施實力搭配“綠藍橙”工程的主要目的。
“綠藍橙”工程對機長和副駕駛、機長和機場實力搭配進行預先干預和把關,既從定量的角度最大限度均衡了機組實力,使得飛行計劃排班科學、合理,又能有效規避因機組、機場搭配不恰當引發的安全隱患,實現了安全關口前移。“綠藍橙”排班規則已嵌入公司FOC機組排班系統,實現了系統自動管控,有效規避了人為排班差錯的可能性。
“綠藍橙”工程自2009年初實施至今,山航機組實力搭配完全滿足航線運行要求,排班工作效率明顯提高,已成為機組搭配的有效抓手。目前正在逐步推廣至機務、運控、客艙等核心專業關鍵隊伍。
QAR讓安全品質有據可依
飛行安全質量好不好,安全品質監控制度說了算。
據了解,近年來山航嚴格落實安全品質監控制度規定,通過飛行品質監控設備由專人進行24小時監控,實現了飛行品質數據實時監控和分析;近年來譯碼監控率持續保持99.99%,排名全民航行業第一,從而實現對所有飛行員飛行品質的全面監控。“對飛行隊伍而言,不安全的飛行結果只是暴露在水面以上的冰山部分,而藏在水面之下的飛行品質超限事件則反映了飛行員操縱基本功,控制和減少飛行品質超限事件才是保證安全的基礎。”山航航空安全管理部工作人員介紹說。
在山航11類關鍵風險中,有4類與飛行品質相關,“我們按照安全績效管理要求實施管控,定期開展技術交流會,對關鍵風險進行專項分析及安全提醒,提升飛行員技術能力。”山航航空安全管理部工作人員說。
此外,山航飛行部也設置了譯碼單元,對飛行各大中隊飛行品質狀況進行匯總、分析,定期制作飛行品質分析周報、月報、半年報、年報,綜合評價各大中隊飛行品質趨勢,使管理人員掌握本單位的弱點、短板,有的放矢的進行安全管控。
為更加有效管控飛行隊伍,山航對飛行員個體,一方面制作《飛行員個人飛行品質分析報告》,對階段時間內的飛行品質進行總結和分析,提供個人品質趨勢、重點事件的分析報告,使飛行員實時掌控自己的技術狀態,并強化理論學習或進行模擬機補充訓練等。另一方面開展安全重點人管控工作,結合個人飛行品質、不安全事件情況確定安全重點人,實施重點人進入、解除,暫停、恢復責任機長資格,補充訓練科目等管控措施。
通過安全品質監控制度,山航飛行品質不斷提升,飛行品質超限事件發生率持續下降。
【相關鏈接】
建立全員安全績效考核制度
在航空安全管理中,“人”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為此,山航建立了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相結合的全員安全績效考核平臺。
據了解,山航各個部門、所有安全相關崗位均簽訂了《航空安全責任書》,作為對安全的承諾,涵蓋過程和結果指標。過程指標包括安全管理過程各要素執行的及時率、合格率和完成率,用于監測安全管理過程主要活動的落實情況和質量結果;結果指標包括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安全差錯等不安全事件的發生率,用于監測關鍵績效指標的完成情況。
公司依據安全績效考核規定對各部門實施考核,并作為部門航空安全獎勵的兌現依據,部門內部對安全獎勵實施二次分配,充分調動了部門和員工保障安全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此外,山航還建立了全員法規手冊學習考試制度,每年由手冊管理委員會匯集公司級手冊修訂情況,由手冊管理部門編制手冊要點考試題,通過E-learning系統組織全員進行考試
除公司層面外,每個部門也會組織部門級法規手冊學習考試。“以飛行部為例,飛行部建立了季度法規手冊考試機制,采取個人自學為主、大中隊組織為輔,結合季節特點、階段安全形勢,每季度對機型理論、《標準操作手冊》、季節教育等相關知識要點進行網上考試,幫助飛行員理論知識水平持續提升,筑牢安全理論基礎。”山航航空安全管理部工作人員說。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巴彥淖爾機場:圓滿完成2020年首次除冰雪保障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