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布局通航產業市場 航空俱樂部有望落戶
通用航空,一個對普通市民來說還非常陌生的詞匯,再過幾年,或許會改變很多人的生活方式。駕駛飛機在藍天上翱翔,將不再是專業的飛機駕駛員的專利,普通人也可能通過考“飛機駕照”,上天體驗開飛機的樂趣。甚至,大量的私人飛機將出現,而這些飛機的價格,大致相當于買一輛一百多萬元的“豪車”而已。
今年,綿陽將依托科技創新發展通用航空產業,抓住低空空域逐步開放的歷史機遇,培育一大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的消費熱點,在幾年后或達1萬億規模的市場中分一杯羹。
“在去年的基礎上,今年我們更進一步,堅定科技創新,發揮2+4傳統優勢產業。”除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產業、冶金機械、化工醫藥等傳統優勢之外,綿陽還將在今年重點發展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今年綿陽將依托科技的創新,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緊緊抓住低空空域逐步開放,培育一個新的消費熱點。“未來這個通用航空產業肯定是繼汽車以后的消費熱點。我們正在布局通航的機場,并培育航空制造等產業。”
——日前,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綿陽市委副書記、市長林書成接受四川新聞網采訪時,介紹綿陽將培育通用航空產業。
通航即將迎來“最好時代”
通用航空是指民用航空器從事公共航空運輸之外的所有民用航空活動,包括從事工業、農業、林業、漁業和建筑業的作業飛行以及醫療衛生、搶險救災、氣象探測、海洋監測、科學實驗、教育訓練、文化體育等方面的飛行活動。國際上將真高1000米以下視為低空空域。我國出于國家安全考慮,低空一直被嚴格管制,通航飛機“插翅難飛”。
近年來,為尋找新的增長點,推動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國家有意逐步放開低空空域。“低空的空間就是發展的空間”成為多地共識,然而,受體制機制和基礎設施制約,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可謂“雷聲大,雨點小”,不少通航企業在等待中折翼,另一些則徘徊觀望。
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2014年有望成為通用航空相關政策集中釋放的一年。
2010 年8月19日,國務院、中央軍委發布《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發展通用航空被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相關部門開始著手制定低空空域分類標準與低空空域管理規范,分類劃設低空空域。2012年7月8日,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大力發展私人飛行、公務飛行等新興通用航空服務。2013年11月18日,總參謀部、國家民航局發布《通用航空飛行任務審批與管理規定》,明確指出除九種情況外,通用航空飛行任務不需要辦理任務申請和審批手續。
記者從市通航辦了解到,目前,《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規定》正在征求意見中,2014年上半年有望出臺,全國低空空域的劃設方案也在緊鑼密鼓地準備中。通用航空機場建設標準等一系列細則、規范也有望在年內推出。
一系列強烈的政策信號顯示,中國低空空域開放步伐正不斷加快,通航飛行有望井噴式增長,通航產業即將迎來大發展的“最好時代”。
萬億通用航空市場待啟
中航工業研究與發展中心預測,到2020年,我國通用航空市場有望達到1萬億元規模。到2015年我國需要各類通航飛機約5840架,到2020年需要各類通航飛機約10260架,其中私人飛機、公務機及培訓等需求增長較快,尤其是私人及公務市場需求可能有爆發性增長。
市通航辦調研數據顯示,截至到2013年底,全世界約有通用飛機36萬架,占到所有民用飛機的90%。發達國家通用航空發展非常迅猛。目前美國通用飛機數量超過23萬架,通用機場超過1.9萬個,解決150萬人就業,通航產業總體經濟規模約為1500億美元,占GDP比重為1%。
2013年,我國通用飛機數量為1316架,通用機場及臨時起降點286個,通航產業各類從業人員約1.1萬人,通航產業總體經濟規模約為120億元,占GDP比重為0.03%。而與我國同為“金磚四國”的巴西,通用航空在過去30年間保持了年均6%的增長速度,目前通用飛機數量為10417架。
“按照一般規律,人均GDP超4000美元,通用航空將高速發展”,市通航辦主任張偉介紹說,“人均GDP超8000美元,公務及需求將大幅增加。”
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我市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的門檻。“這說明,綿陽通航領域存在著巨大的商機,未來有望迎來井噴式發展。”張偉說,北川通航產業園區的發展,將直接帶動航空制造、研發設計、飛行器銷售、機場建設、通航運營、人員培訓、飛機租賃等眾多產業的發展。“預計到2016年,綿陽通航產業有望實現產值100億元,到2020年, 總產值有望突破200億元。”張偉表示。
綿陽要建川西北通航區域中心
記者從市通航辦獲悉,近日,在民航西南管理局組織召開的場址論證會上,由成都軍區空軍勘察設計院編制的《北川通用機場場址論證報告》、民航西南地區空管局編制的《北川通用機場航行研究分析報告》獲得通過。這意味著,北川通航機場已完成規劃論證,即將進入設計建設階段。
圍繞機場,將建設集研發、制造、維修、運營、培訓、 旅游于一體的綿陽科技城(北川)通用航空產業園。這對加快我市通航產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了解到,綿陽科技城(北川)通用航空產業園位于北川新縣城以西,一期規劃面積為3平方公里。作為產業園的控制性工程,通航機場由九洲集團、市交發集團、通航產業園共同建設。規劃建設有一條長1000米、寬30米的跑道,配套建設一條平行滑行道,4條垂直聯絡道,8800平方米機庫。附設通信、導航、供油、航管綜合樓等配套設施,將在場址批復立項后正式開工建設。
實際上,綿陽早就意識到通航產業發展的機遇,并為搶抓機遇開展了一系列戰略布局。2012年下半年開始,市委市政府領導親自帶隊,派出多個考察組,對通航產業進行調研。2013年11月23日,市委市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對通航產業進行調研,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明確了發展目標,決定成立中國科技城(北川)通航產業園區,組建黨工委、管委會,全面負責推進各項工作,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主戰役正式打響。
與其他城市相比,在通航領域,綿陽具有非常獨特的優勢。綿陽,作為中國唯一的科技城,擁有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綿陽分院等一批航空類研發、培訓機構及喬治海茵茨、長虹集團、九洲集團、特飛科技、岷山實業等一批航空類制造企業,航空領域專業技術人才達1萬余人。
背靠成都輻射川西北的地理優勢也讓綿陽占盡先機。中航工業四川局認為,成都是四川省的中心,但受空域和航線影響,沒有發展通用航空的空間。綿陽臨近成都,在通用航空領域,非常適合作為成都的副中心和川西北的區域中心。在地理上具有具有無可替代的區位優勢,為將來周邊地區及全省開展緊急救援、通航作業、公務飛行和旅游觀光提供了便利。
正因為有以上優勢,綿陽從一開始就顯得信心十足。川西北通航運營中心,川西北地區最具影響力的通用航空城,世界一流的通用航空設備研發和生產基地,這三大目標便是綿陽發展通航新城和通航產業的定位。
各項設施正推進
“我們的目標是把北川通用航空機場建設成省內領先,國內一流,爭取成為國內通用航空機場的標桿。”九洲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九洲集團作為四川空管系統產業聯盟盟主,技術實力強,人才資源多,有信心將北川通用航空機場建設成國內一流機場。
“在去年10月份的科博會上,一批綿陽造的民用飛機就已經亮相展示”,張偉說,2013年,引進了美國喬治海茵茨飛機制造公司;2014年1月,我市與中航工業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綿陽特飛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岷山實業有限公司、四川豪斯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家無人機制造企業也陸續投產運營。
市通航辦認為,綿陽在飛機制造領域大有可為。“比如已經在綿陽組裝的喬治海茵茨公司的‘空中悍馬’系列飛機,2座的CH-750型市場價格在150—170萬元之間,4座的CH-801型市場價格在300萬元左右。該飛機技術成熟,用途廣泛,在軍用、警用、體育運動等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伴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人民生活的不斷富裕,用不了幾年,綿陽將會出現航空俱樂部。”張偉說。
目前,已有九洲通航、宇翔通航、科源通航等多家運營公司有意進駐通航產業園,開展觀光旅游、農林勘測、通勤飛行及災害監測、緊急救援等服務。
投資得有膽識
根據業內人士預計,到2015年,國家低空開放政策將逐步到位,通航產業將形成雛形,而要形成成熟市場,得到2020年。“我們不能坐等市場成熟,而應在市場成熟前做好充分準備。”張偉說。
經過一年多的快速推進,綿陽通用航空產業發展體系已初具雛形:北川通用機場開工在即,將為通航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喬治海茵茨飛機、特飛科技、岷山實業等企業落戶通用航空城,使綿陽具備了固定翼、無人機、靶機制造能力;運營公司、培訓機構和通航俱樂部的籌建,將使“想飛翔、玩通航、來綿陽的”的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心,將使綿陽成為國內通用航空的重要節點和區域性中心。
“通用機場投資大,且屬于公共基礎設施范疇,企業自主投資建設將面臨很大的資金壓力。”相關人士表示,目前,綿陽通航產業需要一批有慧眼、有膽識的企業家參與投資,搶占通航產業的高地,“等到大家都意識到這是機遇,一窩蜂涌進來的時候,就已經晚了。”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