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第四城”再發力 成都搶跑臨空經濟
“航空第四城”成都再迎利好,海關總署、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外匯管理局于近期聯合發文,批準設立成都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驗收合格后的成都空港保稅物流中心將享受多種優惠政策,包括享受出口退稅,免受進出口配額限制等。
作為目前四川省內唯一的保稅物流中心,此次空港保稅物流中心獲批將有利于實現區域內國際和國內物流資源的有效整合。成都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空港保稅物流中心建成后,將成為成都航空樞紐、物流樞紐的重要環節,以機場為圓心,輻射全省乃至西南片區。
發力物流
成都空港保稅物流中心的建設最早始于2010年,隨后經過兩次變更完善,終在今年2月底獲得海關總署等部門的聯合批文。
事實上這并不是成都第一家保稅物流中心。據成都海關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在2009年就已擁有保稅物流中心,但是在2010年與出口加工區一起整合為成都綜合保稅區后,成都在保稅物流中心方面出現空白。因此,此次獲批的成都空港保稅物流中心,是目前四川省唯一的保稅物流中心。而在全國有進出口業務的保稅物流中心也僅為10家。
對成都而言,這樣一家物流中心有哪些意義?上述成都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該中心建成后,將重點打造航空產業鏈、發展制造業、促進高端保稅物流業務,實現航空港物流運作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實現區域國際物流和國內物流資源的有效整合,使空港在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上適應國際物流發展需要。
而根據相關規定,建成投運的成都空港保稅物流中心將享受多種優惠政策。例如,國內貨物進入物流中心視同出口,享受出口退稅政策;物流中心內貨物進入內地,視同進口,海關會依據貨物的實際狀態,按照有關規定對視同進口貨物辦理進口報關及征、免稅,或保稅等驗放手續;在貿易管制政策上,物流中心與境外之間的進出貨物,除另有明確規定的以外,不實行進出口配額、許可證件管理等等。
除上述優惠政策外,對于企業而言,保稅物流中心還將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據海關總署網站公布的信息顯示,天津開發區保稅物流中心運營以來,海關不斷優化保稅物流中心監管措施,當地物流企業反映稱,不僅節約了大量時間,還降低了兩成左右的物流成本。
這對致力于打造國際航空樞紐的成都而言有著重要意義。長期致力于臨空經濟研究的中國民航大學教授曹允春認為,“隨著中國產業從東部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四川省產業結構得到調整,特別是適合于航空運輸的高新技術產業不斷地向成都聚集,為整個航空物流產業發展帶來了機會。”
建設中的成都空港保稅物流中心緊鄰成都空港第二貨運站,東至物流大道、南至航樞二路、西至航樞大道、北至航樞一路。由雙流縣現代服務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經營,含1棟綜合配套服務樓、4座保稅物流倉庫和1座卡口。
目前,成都空港保稅物流中心圍網、卡口等監管設施及辦公場所正在建設之中,待建成后由國家四部委聯合驗收通過即依法開展有關保稅物流業務。預計最快將在今年上半年投入運行。
航空新樞紐
發達的航空樞紐是城市國際化水平的重要標志,航空樞紐已經成為一個城市新的經濟增長點,而國際航空樞紐的形成首先有賴于完善的國際航線網絡的支撐。
成都至阿姆斯特丹航線的開通,實現了西部地區到歐洲直航零的突破,成都到歐洲再不用折騰。歐盟項目創新中心總裁代伊伶對此深有感觸,“最早成都往返歐洲需要經過北京、上海轉機,在國內就要耽誤兩天,到歐洲差不多要3、4天時間。每次出行需要提前很早開始規劃。”
該中心是中歐雙邊政府共同支持搭建的國際合作平臺,自落戶成都以來,見證了成都航空物流業的發展。在過去的2013年,成都又新增4條國際直飛客運航線,分別是川航開通成都-墨爾本、國航開通成都-法蘭克福、卡航開通成都-多哈、英航開通成都-倫敦。截至目前,成都已開通新加坡、倫敦、墨爾本、東京等國際及地區直飛客、貨航線總數達到32條。今年還將全力開通美國、俄羅斯等直飛客運航線,同時加密歐洲、中東以及亞洲等客、貨航線。
在成都市物流辦主任陳仲維看來,過去,國際航空公司往往把目光放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對二線城市布局航線往往比較謹慎。而隨著成都經濟社會發展,城市國際化水平和對外開放程度的提升,成都也正成為國內外航空公司瞄上的一片沃土。
據悉,美聯航已計劃于2014年6月開通成都至舊金山直飛客運航線,成都也將成為中西部地區首個開通美國直飛航線的城市。莫斯科、巴黎、伊斯坦布爾、迪拜等航線也在積極洽談和推進中。按照每年新開通2-3條直飛航線的目標,到2015年,成都國際直飛客、貨運航線數量力爭達到36條以上,形成連接歐、美、澳、亞主要城市完善的國際航線網絡。
隨著航線網絡布局的日趨完善,成都正向國際航空樞紐邁進。2013年,成都雙流機場旅客吞吐量為3344萬人次,其中國際及地區旅客吞吐量為235萬人次。貨郵吞吐量為50.2萬噸,其中國際及地區貨郵吞吐量為8.4萬噸。
航空運輸業的發達也拓展了成都融入全球產業分工的廣度和深度。目前,成都已有252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位居中國中西部城市首位。如戴爾、英特爾這樣的世界500強企業在談到選擇成都投資或增資時,無不將成都航空樞紐的發達作為其投資的重要依據之一。
成都沒有止步。在今年召開的市委十二屆三次全會上,成都提出將深入實施“交通先行戰略”和“全域開放戰略”,突出發展對外交通,推動成都由“國內交通樞紐”向“國際性區域交通樞紐”轉變,加快形成聯動省域、聯通全國、連接世界的大開放格局。
謀劃自貿區
從航空布局到吸引企業落戶,再到全球物流配送的完整產業鏈條打造,成都的航空樞紐優勢正在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而以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為核心的成都國際航空樞紐綜合功能區也正在成為成都區域發展的重要一極。
成都國際航空樞紐綜合功能區坐落在天府新區核心區域,規劃面積約40平方公里。根據規劃,整個功能區將以成都機場為依托,重點發展航空物流、航空制造、維修、臨空商務等高端產業,力爭建設成為千億級高端產業園區。
2013年,功能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70億元、同比增長22%,完成稅收25億元。新引進到位資金(含續改擴建)26億元、同比增長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8億元。
2014年是功能區建設的關鍵之年,除力爭實現各項主營業務的收入增長外,還將圍繞“天府生態科技城”定位,做強國際航空樞紐及服務,打造保稅物流中心(B型)及國際快件中心、跨境電子商務貿易服務、進境水果指定口岸三大平臺,傾力打造西部內陸臨空國際自由貿易圈。
除了對經濟的直接貢獻外,成都的航空樞紐優勢也正在為其在區域競爭中加分。今年全國兩會期間,13名駐川全國政協委員提交聯名提案——《關于建設中國(成都)內陸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建議在成都建設內陸自由貿易試驗區。
作為《建議》主要起草人之一的全國政協委員、成都市政協副主席戴曉雁在談到成都優勢時表示,首先是成都的內陸區位優勢,更重要的是成都交通樞紐作用,成都是國內四大航空樞紐之一,有豐富的國際航線,甚至有到非洲的定點定班航班。這些都是成都開放的基礎和條件。
在曹允春看來,在航空經濟的帶動作用下,中國機場的建設已不再僅限于滿足客貨流輸送,而是進行臨空經濟的打造。圍繞機場可以形成物流產業、自由貿易區、高級住宅區和高精尖端技術產業區等,這是臨空經濟對城市的吸引力。對于臨空經濟區與自貿區的關系,曹允春認為,“空港+自由經濟區一定會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模式。”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廣西首家民營通用航空企業開始運營
- 下一篇:專家支招鄭州航空港建設 大數據帶來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