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航空港區商業地產高潮迭起 成樓市重要一章
在區域規劃迎來利好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入駐航空港區,人口紅利成為港區商業最大的支撐。航空港區商業地產高潮迭起,成為中原樓市不可回避的重要一章。
當“港區筑新城”成為一股勢不可擋的潮流,港區“第一商圈”的崛起有著怎樣的背景?豫發置業所開發的錦榮悅匯城,又在其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對于一個城市區域的發展而言,政策往往具有“點石成金”的神奇魔力,而時間,又給魔力的持續提供了無限可能。
如今,發生在鄭州市航空港區翻天覆地的變化,正在印證這一切。
自去年3月7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被國務院正式批復以來,航空港區作為鄭州的南大門,迎來發展史上的最關鍵時期,也受到了廣泛矚目。
當一個已現雛形的現代城市形象呼之欲出,“港區筑新城”已不再只停留在一紙規劃上。
宜居宜商
新城發展日新月異
4月12日,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透露,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26項專項規劃通過專家評審。
這26項專項規劃涉及給水、電網、燃氣、集中供暖等公共服務和市政基礎設施,由鄭州市城鄉規劃局牽頭并聯合相關局委,邀請城市規劃、市政、園林、水利等方面的專家組成專家評審委員會集中評審。
眾所周知,公共服務和市政基礎設施的建設進度,關系一座新城的崛起速度。航空港區26項專項規劃的順利通過,意味著這片位于鄭州市中心城區東南約20公里、規劃面積415平方公里的土地,離宜居宜商的魅力之城又近了一大步。
在3月底獲批的鄭州都市區總規劃中,航空港區更是成為鄭州都市區戰略格局“一主、一城、三區、四組團”中的重要“一城”。根據定位,港區將被打造成為“國際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基地、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重要門戶、現代航空都市、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
從不顯山不露水的城市一隅到躋身“六城十組團”中的重要一員,從荒涼冷清的偏遠郊區到產業聚集、人群密布的繁華新城,航空港區用短短的時間,在眾目睽睽之下完成了一次飛速蝶變。而今,它已經馬不停蹄地向著“特大都市”這一建設目標直奔而去。
上天入地
港區迎來八方客流
相較鄭州市其他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航空港區有著無可比擬的交通優勢。當一座新城擁有了“上天入地”的能力,又有誰能阻擋住它一往無前的腳步?
目前,航空港區正在全力推進樞紐建設,中部地區航空貨運樞紐地位進一步突顯。2013年新開航線53條,航線總數達143條;全貨運航線23條;UPS、FedEx、南航、東航等貨運航空公司均已入駐,基本形成通達全國主要城市和歐美亞的航線網絡。
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二期工程將于2015年底建成投入使用。項目建成后,鄭州機場將可以起降目前全球最大的飛機,通過綜合換乘中心可以實現航空與公路、鐵路的零換乘,客運能力由現在的1200萬人次提高到29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由現在的15萬噸提升至50萬噸。
地鐵2號線延伸至航空港區消息的傳出,意味著早已在“上天”方面占盡先機的航空港區,未來將擁有“入地”的本領。屆時,鄭州機場高速、鄭民高速(開封機場高速)、鄭少洛高速、京港澳高速、連霍高速、繞城高速、寧洛高速以及107國道、310國道均在航空港區交會,市區至機場快速路、輕軌6號線、“四港”聯動大道等,不但將航空港區與鄭州市區連為一體,還可實現航空、輕軌、公路之間的零換乘。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超強的航空客運能力,將在迎來送往中為航空港區帶來令其他新區眼紅不已的客流量;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則將為航空港區帶來數量上前所未有的固定長期居民。
產業聚集
人潮觸發商業潛能
人氣帶來錢流。對于一度荒涼的航空港區來說,因“上天入地”而生的超高人氣自不必提,多種產業高度集聚所引發的一系列商業效應,更是令人咋舌。
僅以富士康的入駐為例,就已迅速帶來數十萬滾滾人流,同時帶來了一個個令人心動的商機。隨著大批富士康員工的到來,航空港區商業市場空前活躍,形成一片繁榮景象。
一時間,航空港區的商業前景被普遍看好,越來越多的地產開發商加入商業開發的行列,也引來了大批投資者。“眾人拾柴”的高漲熱情,為港區商業的良性競爭提供了必要前提。
在400萬平方米的富士康工區周邊,配套商業項目鱗次櫛比。以錦榮悅匯城為中心,鑫榮·中央金地廣場、山頂時代商業廣場、豫康新城、沃金商業廣場、華鴻國際廣場、裕鴻世界港、港城793等項目拔地而起,共同形成了眼下港區頗具規模的“第一商圈”。
“富士康員工年齡集中在25~45歲,正處于人生消費力最旺盛的階段。年輕人的消費理念早已與父輩們不同,他們敢于消費,并有強烈的消費欲望。”對于富士康帶來的潛在消費力,早有商家作過細致分析。
事實上,航空港區的商業消費不僅僅依賴于此。去年年底,馬云的菜鳥公司落戶鄭州航空港區,被視為“堪比富士康的大手筆”。毫無疑問,菜鳥公司產生的品牌效應將為航空港區帶來更高品質的客流量,進一步拉升不同層次的商業需求。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安徽航空旅游聯盟將成立
- 下一篇:中國公務機市場逆勢上揚 預計年增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