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義開啟臨空經濟核心區
圖為北京臨空經濟核心區。
同樣緊鄰首都機場,數個開發區卻有著不同的政策、環境、管理,發展受到制約。眼下,順義區推出了“臨空經濟核心區”戰略,空港經濟開發區、國門商務區、空港物流基地三大經濟開發區已率先聯合。
不僅如此,臨空經濟核心區還將把新國展、金馬工業園、吉祥工業園、后沙峪空港城等功能區納入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發展空間將拓展至170平方公里。
在一體化運營的新思路下,順義臨空經濟將迎來飛躍發展。
“散點布局”制約發展
首都機場是名副其實的“第一國門”,年旅客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二,中國每起降三架民航飛機,就有一架起降于此。去年1月1日,首都機場成為國內首家實行72小時過境免簽機場,不僅為首都機場帶來大量的客流,還惠及周邊地區旅游、餐飲、住宿等整條產業鏈,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首都機場的快速發展帶來強勁的經濟驅動力,依靠緊鄰機場的優勢,順義區自1992年提出發展臨空經濟,1994年成立第一家市級經濟開發區—天竺空港經濟開發區。經過20年的發展,順義臨空經濟區目前已經匯集了民航六大集團及其他航空類企業3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30余家、跨國公司80余家,呈現出以航空業及相關企業總部為主體、現代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加速聚集的臨空產業體系。
但是,順義臨空經濟也暴露出散點布局、分塊發展的弱勢。目前,在首都機場周邊分布著十余個經濟開發區,其中包括1個國家級、2個市級、12個區級和若干鎮級開發區,每一個開發區都有獨立的開發建設運營平臺。規劃不清、管理多頭、服務體系不統一等問題,制約著臨空經濟的做大做強。
“首都機場已躋身國際一流機場,臨空經濟面臨更迅猛的發展,”順義區委書記王剛說,“臨空經濟區需要轉型升級,提供更加集約化、專業化和高水平的服務,與首都機場建立深層次互惠關系。”
由此,順義推出了“臨空經濟核心區”一體化運營的新思路、大動作。
臨空經濟轉型升級
日前,“臨空經濟核心區”掛牌成立,空港經濟開發區、國門商務區、空港物流基地三大經濟開發區率先聯合。下一步,機場周邊的新國展、高麗營鎮金馬工業園、后沙峪鎮吉祥工業園、后沙峪空港城中心區、羅馬湖中央商務區和南法信城鎮建設區、李橋鎮中心區等區域也將納入“臨空經濟核心區”統一管理、統一運營。
按照規劃,臨空經濟核心區主體部分四至范圍為:東、北部以六環為界,南側以機場南線高速路為界、西側以京承高速路和溫榆河為界,李橋鎮中心區亦納入核心區。
經過資源的優化組合,新成立的北京臨空經濟核心區發展空間首期56平方公里,未來將逐步拓展到170平方公里,總資產規模達到90億元。
如此大手筆的空間騰挪,既補充了開發區發展壯大過程中急需的土地資源,也進一步拓寬了核心區的發展空間。
組建完畢的北京臨空經濟核心區將為區內數百家企業搭建起三大平臺。金融服務平臺將推進區內企業與銀行、擔保公司、保險(放心保)公司、信用評級機構等金融機構的合作,指導相關服務部門搭建金融服務平臺;綜合服務平臺將整合、利用核心區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指導核心區建立集政策咨詢、工商稅務、創業孵化、公共交流、人事人才、法律維權、投融資信息、中介代理等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科技轉化平臺將促進區內科技研發型企業實現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組織實施國家和本市科技成果重大專項申報并制定工作流程,推進相關科研成果產業化。
輻射帶動周邊區域
臨空經濟核心區組建后,產業定位為“臨空高端服務產業”,重點發展航空運輸、保稅物流、總部商務、產業金融、文化創意、商務會展等國際化、高端化的臨空型現代服務業,培育航空資源全鏈條。
“變散點布局為合力發展,就好像五個手指攥成一個拳頭,其核心影響力和輻射力都將增強。”順義區有關負責人說。
目前,該區已圍繞臨空經濟核心區布局發展三大板塊,即以天竺綜保區、臨空經濟核心區為依托,發展“臨空服務”板塊;以汽車基地、林河開發區為依托,發展現代制造、高端裝備、新能源為主導的“高端制造”板塊;以奧運水上公園、三高示范區、國際鮮花港、東北部淺山區為依托,發展運動、旅游、休閑為主導的“綠色生態”板塊。
預計到“十二五”末,臨空經濟核心區工業總產值將實現850億元,屬地稅收破百億,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突破35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億元,入區企業總數達到2000家,將成為本市經濟的一個高速增長極。
此外,北京臨空經濟核心區的組建將加快首都機場周邊高速路網的優化,搭建起立體化的快捷城市交通體系。機場北線、機場南線兩條高速路有望分別向西延至海淀后山和西六環地區;機場第二高速向西進入四環,向南延長過京通快速至京滬高速,切實緩解機場高速、六環路、東五環和北五環交通壓力,顯著提升機場與市區及周邊重點城市建設區和經濟功能區的通達性。
“在這樣的規劃下,北京臨空經濟核心區將由區域發展戰略升級為全局性發展戰略,成為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的重要支撐。”北京臨空經濟核心區管委會負責人張愛東說。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