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玩轉私人飛機
“我看中的是比奇,還有達索和波音,龐巴迪給人的感覺是奢華,比奇很適合中國人。達索的特征是比較有個性,時尚。而波音則顯得睿智。”在部隊就拿過飛行執照的楊植田對飛機情有獨鐘。過去幾年,她頻繁出沒于圖盧茲等航空城和各大國際航展。
像楊植田這樣喜歡玩私人飛機的人越來越多。另一方面,中國的企業主對于私人飛機的需求也在增加,對于他們來說,公務機既是一個交通工具,也是一個商務場所,兼具面子與商務功能。
如何買一架飛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從確定機型、安排資金、尋找飛機到簽訂意向、買賣協議并最終達成交易,整個流程都離不開專業銷售公司的全程參與。在買到飛機之后的運營過程,更是離不開管理公司的托管。
怎么買飛機?
“飛機跟其他產品不一樣,廠商入門門檻非常高,生產公務機的都是大型廠商,都是好飛機。”中國公務航空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廖學鋒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真正想要買一架飛機,首先要確定適合的機型。從廖學鋒多年銷售飛機的經驗來看,很多客戶一開始并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對于每一個客戶來說,好飛機的定義不同。第一是喜歡,第二是滿足需求。當然,需求是多方面的,面子也是一個需求。有的人買飛機,旅行需求其實不需要這么大,但由于面子原因選擇了大飛機。從銷售來講,這些都是需求。
飛機大小、航程、預算,這些因素加起來就可以決定有哪幾種飛機可選。在與飛機廠商的接觸、碰撞之后,客戶逐漸了解自己的需求,確定適合的機型。
值得注意的是,飛機不是想要就立刻可以擁有的,有一個訂貨生產過程。也許最喜歡的飛機不一定有現貨,如果需求很急,很有可能客戶最終選擇了另外一架飛機。
定了機型之后,就是資金的安排,預算是多少,要不要融資購買。
然后就是找飛機了。購買飛機渠道有兩種:一種是向廠商直接購買;另外一個是其他渠道,市場上有許多中間渠道,有新飛機或者是二手飛機。在國內,很多世界知名飛機生產廠商生產的飛機,都是通過代理公司來銷售的,一般一種機型都有一家全國總代理,總代理還可以授權一些二三級代理。
實際的情況是,買新飛機的占少數,絕大部分客戶是從非廠商其他渠道購買的二手飛機。
有這樣一個數據,一架飛機在某一個人手里平均年限在五年左右,而一架飛機的壽命三四十年,這意味著,在飛機的整個生命周期里是要換五到六手。
這與廠商的產能供給關系不大。每一個客戶的情況都在變化,市場存在交易機會。比如,有一個客戶買了一架波音的BBJ,用了十幾年,現在退休了,旅行減少,不需要這么大的飛機了。也有二手商在飛機價格便宜的時候囤積了大量的飛機再轉手。
要找到合適的飛機并不是容易的事兒。很多公司忌諱公開賣飛機的消息,所以基本上不會公開掛牌。這就需要專業的公司,他們在全世界建立了合作關系,有豐富的資源,能根據客戶的要求去找到飛機。
具體的買賣過程,也離不開專業公司的參與,從達成意向,支付訂金,到簽署買賣協議,約定付款細則。如果買的是廠家的新飛機,會根據生產的不同階段支付款項,一直到飛機生產完。有的二手飛機,也可以約定分期付款。在正式交付之前,二手飛機還要由第三方機構進行檢查,出具報告。檢查沒問題,貨款交接,交易才算完成。
目前知名的私人飛機主要由國外生產商制造,因此購買飛機要繳納數額不小的進口稅費,主要是17%的增值稅,以及直升機2%的關稅、固定翼飛機5%的關稅。在引進國內后,還需要申請取得國籍登記證、適航證和無線電電臺許可證等“三證”,而這些也多由專業的銷售公司辦理。
誰在買飛機?
廖學鋒告訴記者,大中國地區現已擁有400多架公務機,包括港澳臺,價值120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公務飛機市場之一。
但實際上,國內公務機的數量是一個沒有辦法說得清楚的數字。原因是很多在境外注冊的飛機無法知道真正的主人是誰。
2013年,中國公務航空市場在低迷的經濟狀態下依然蓬勃發展。中國在這一年購進了70~80架,總價值25億~30億美元的公務飛機。
中國市場的飛機相對全球市場來說,通常選擇的機型都比較偏大。根據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的統計,中國44%的公務機用于私人出行,22%用于包機,而就中國客戶的具體偏好來說,接近60%的客戶會選擇大型和超遠型,33%選擇中型。
在中國市場,對大型公務機的采購偏好非常明顯,近年來的新增訂單和交付主要被大型公務機囊括,主要機型有加拿大龐巴迪的挑戰者850和環球快車5000、豪客比奇公司的豪客850XP、美國灣流宇航公司的“灣流”系列以及空客的A319、波音的BBJ等,大多要幾千萬美元,價格不菲。
對中國的老板們來說,公務機既是一個交通工具,也是一個商務場所。在2013年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就曾邀請馬云乘坐公司的獵鷹7X公務機,直飛到目的地黑龍江亞布力。
空中客車公務機一份對億萬富豪的調研報告顯示,“億萬富豪希望在出行時也能保持像在家一樣的狀態,想要的東西觸手可及。他們有固定的生活習慣,并且希望不管在哪里都能繼續保持同樣的生活方式。”旅行時,億萬富豪希望在空中延續其在地面時的生活方式——有隨行人員照顧生活起居及充當智囊。
據了解,目前中國公務機的主要顧客群是政府部門、世界500強在華企業、中國大型民營企業以及演藝明星等。
通航資源網4月發布的《中國地區通航企業實力報告》顯示,數十家中國企業都擁有自有非運營飛機,其中大多數的飛機都是公務機。
按照擁有飛機數量來排序,排在前列的企業是民生銀行、三一集團、蘇寧電器、 美的集團、臺灣頂新集團、旺旺集團、東銀控股和CCTV。其中,民生銀行、臺灣頂新集團、旺旺集團、東銀控股擁有的飛機全部是公務機。在排行榜上,很多耳熟能詳的企業都在其中,包括恒大地產、大連萬達、復星集團、碧桂園、江蘇三胞集團等,地產企業在排行榜上占據的位置最多。
中國現在的私人飛機,一般都選擇托管。買好飛機,同時需要做的一件事是選擇托管公司。
托管公司,是專門負責幫助私人飛機擁有者維護飛機、申請航線,提供飛行員、機務、空乘等機組飛行人員的企業,在購買飛機后,日常的花銷也主要會來自托管費用,每年在機務、油料、空域申請等相關托管費用的花費,大約占到飛機本身價值的5%~10%。以一架3億元的飛機為例,每年的費用在2000萬元左右。其中,占比最大的依次是人力成本、油費和維護費用。
對于客戶來說,要用飛機,只要打一個電話,幾點鐘,從哪里飛哪里就行了。其他都由托管公司負責。“隨著低空開放試點的推進,申請航線獲批的時間已經比以前大大縮短。”廖學鋒說,提前幾個小時到一天,通過托管公司向民航空管局申請即可。
目前,國內已經有包括金鹿公務機、亞聯公務機、東方公務航空等多家公務機公司可以接收私人飛機或企業公務機的托管業務。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