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飛行蓄勢待飛 全國第三家非經營通航獲批
記者獲悉,國內第三家非經營性通用航空公司近日已經成功獲批。此前兩家此類通航公司分別花落貴州金沙黎明能源集團公司和貴州第一測繪院。
業內人士認為,伴隨著低空開放不斷推進和政策逐步放寬,非經營性通用航空將越來越多。所謂非經營性通用航空活動,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開展的不以營利為目的通用航空飛行活動。包括人工降水、醫療救護、自用公務飛行、搜索救援飛行、空中拍照、航空運動訓練飛行、個人飛行與娛樂飛行活動等。
上海捷德航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德航空”)人士昨天透露,6月中旬該公司向江蘇某私人客戶交付了1架直升機。為了使客戶更好地實現飛行,經過半年的積極籌備和多方協調,捷德航空為其申請了非經營性通用航空。此申請已經在最近獲得批準。
截至2013年底,我國通用航空企業適航在冊航空器總數達到1519架,較上年同期的1320架增長約15%。獲得通用航空經營許可證的通用航空企業189家,同比漲29%。
一名通航業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個人購機的運行方式一般有兩種,一是將飛機交給具備資質的通航公司代管,一是自己成立通用航空運行。由于后者在申請程序上較為復雜,需要較長的籌備時間,導致不少個人購機后便直接找一家通航公司代管或自己“黑飛”。
但委托代管的成本很高。前述捷德航空人士透露,“相對于委托代管,成立非經營性通航的成本低,節約運營成本將至少超過60%。”中投顧問交通行業研究員蔡建明認為,非經營性通用航空公司的發展將逐漸擴大通用航空行業的市場份額,并進一步帶動私人飛機市場的崛起。
但私人飛機要“振翅高飛”顯然還需要更多“天時地利”。據報道,除了亟待政策的進一步放開外,目前國內通航領域飛行員奇缺,且國內并沒有專門培養通航飛行員的院校,通航公司的飛行員基本上需要高價從民航公司“挖角”。
除此之外,蔡建明說,我國航空飛行管制較為嚴格,飛行前需要經過相關部門的嚴格審批。同時,國內交通網絡效率不高,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協調并不到位,私人飛機市場并沒有獲得足夠多的關注和扶持。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成都攜手捷克達成通用航空領域合作備忘錄
- 下一篇:無錫首創無人飛機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