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飛機沒機場 株洲通用機場建設迫在眉睫
按照計劃,位于蘆淞區五里墩鄉的株洲通用機場,今年10月就要建成、首飛了。
可記者9月20日在這里看到的,還是一派農舍怡然、茅草叢生的田園景象。去年被列為湘商大會頭號工程短暫開工后,株洲通用機場由于缺乏資金暫時停建,一大半的征拆還沒有完成。
“機場總建設費用4.5億元,新蘆淞集團已投入1.8億元。由于宏觀調控影響,要籌集剩下的2.7億元,很有難度!”株洲通用機場的業主——新蘆淞集團副總經理陳立新有些焦灼。
很難,也很急!記者了解到,全國、湖南多地在布局通用機場、通航產業。這對矢志建設通航城、打造千億集群、搶占產業先機的株洲而言,是一種無聲的催促。
機場缺失掣肘制造業運營業
作為新中國第一臺航空發動機的誕生地,株洲升級做整機制造,做大航空千億產業集群,有基礎有底蘊,機場不可或缺。
經過省、市的積極爭取,2010年12月19日,株洲通用機場建設取得“準入證”——空軍司令部正式批復,同意設立株洲臨時起降點。這是湖南最早布局的通用機場。
最早就是優勢,“我們就是沖著株洲要建機場才來的。”湖南山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肖黃興說,規劃中的機場,給了株洲通航產業以先發優勢。2012年“山河科技”落戶。此后,羅特威、北航小蜜蜂等也相繼落戶,株洲的整機制造業粗具雛形,株洲也被列為湖南發展通航產業的中心城市。
但株洲通用機場進展遲緩。去年,“阿若拉”要首飛,不得已,山河科技投資800萬元,自建了一條400米長的跑道。
可這只能是權宜之計。今年12月,“山河科技”的4座固定翼飛機要出樣品,必須要800米跑道才能試飛,怎樣辦?
“實話實說,沒有機場,對企業影響很大。今年,公司計劃銷售30多架,達到盈虧平衡點。壓力不小啊。”肖黃興說。
沒有機場,對通航運營業的影響更大。
湖南翔為通航發展有限公司,是我省最早的通航運營企業之一。“我們原計劃開展固定翼飛機業務、飛機托管、飛行員培訓三塊業務,現在只能暫時擱置了。”公司行政總監陳勇說,目前,公司準備先自建直升機起降點,開展直升機運營業務。
多地加緊布局是一種無聲的催促
9月12日,“2014鄭州華彬航空嘉年華”在上街機場開幕。
有些尷尬,陳立新收到了來自鄭州的請柬,“我們的機場比它早布局,幾年前,上街區還專程來株洲通航城考察、學習。”
陳立新介紹,國家對低空管制的“松綁”正在加速,通航產業蓬勃發展的預期定將兌現。不僅是鄭州,重慶兩江、山東蕪湖等全國100多個城市,2012年、2013年相繼開建航空產業園。
作為產業的核心配套設施,“十二五”期間,陜西計劃建成10座通用機場,北京計劃在2020年前建成19座,山東到2015年要擁有10座以上,而在廣東,僅珠海一個城市,就提出要新建12座通用機場。
在省內,繼建成南岳民航機場后,衡陽已經在大浦布局通用機場,長沙縣的華星直升機起降點年內也將動工。
按照《湖南省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規劃》,今后要在長株潭、大湘南、大湘西三大板塊布局通用機場,建設郴州、衡陽、常德、張家界等通用機場。
“株洲的優勢不明顯了,正在喪失。”陳立新表示,再不抓緊,株洲通航產業可能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
眾人拾柴才是建成之策
業主單位——新蘆淞集團是最急的。作為區級平臺公司,財力受限,機場后續建設的2.7億元,新蘆淞集團正在加緊融資。
“今年,我們對接了8至10家通航基金。”新蘆淞集團航空事業部經理莫洪波介紹,機場總建設費用4.5億元,征拆費用超過60%,“這筆費用無利可圖,這讓很多基金公司打了退堂鼓。”
可建機場不能等!否則,千億航空產業便成了空談。目前,新蘆淞集團正在籌建機場建設運營公司,放開股權引入戰略投資者,既完成株洲通用機場的建設,也為整個航空城注入資金。
“在當前經濟環境下,一條可行的捷徑是,市委、市政府整合市國投集團、市城投集團、市交投集團等公司資源,舉全市之力,集社會支持,加快建成機場。”肖黃興認為。
“株洲通航產業有基礎,落戶企業對這座城市有感情。發展株洲的通航產業,是蘆淞區、株洲市、乃至湖南省的大事情,真的很希望株洲通用機場能早日建成,這是對城市的未來投資。”肖黃興最后說。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