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機場催生航空城 打造綜合交通樞紐
青島新機場獲批立項,意味著新機場建設將由前期準備轉入具體實施階段。新機場的建設,將給這座城市的交通、產業等帶來哪些影響?
業內人士表示,青島新機場的建設,將形成集航空、鐵路、公路、城市軌道于一體的立體交通中心,打造國家級關鍵交通節點、面向日韓地區門戶機場、東北亞地區重要的綜合樞紐,還將催生航空城的形成,引領青島北部市域飛躍發展,促進“全域統籌、三城聯動、軸帶展開、生態間隔、組團發展”新百年城市發展戰略的實施;新機場的建設,還將改變以客貨運輸為主的航空經濟初級模式,形成全領域、多業態的航空產業鏈,實現我市航空經濟跨越發展。
4F級機場
為目前國內機場建設最高等級,可起降空客380、波音787等最大機型
機場等級一般理解為飛行區等級,飛行區等級是對飛行區設施的規模、水平的一種表示方法。劃定飛行區等級的依據是飛行區設施所能適應噸位最大的航空器。
飛行區等級用“數字+字母”來表示,第一部分是數字,表示跑道長度,“4”表示1800米以上。第二部分是字母,表示能起飛和降落的飛機的翼展和輪距,從A到F越往后越大。4F級機場,指在標準條件下,可用跑道長度≥1800米,可用最大飛機的翼展在(65米,80米)區間、主起落架外輪外側間距在(14米,16米)區間的機場。通俗來講,4F級機場為目前國內機場建設最高等級,代表可起降空客380、波音787等目前最大的機型。
目前,青島流亭機場的等級為4E,有1條跑道,長3400米。青島新機場運行等級為4F,與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等機場等級相當。按照計劃,青島新機場將在近期建設兩條平行遠距跑道,主跑道長3600米,次跑道長3200米,跑道間距2200米。
打造“全通型”綜合交通樞紐
青島雖為42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此前因未進行系統地綜合交通規劃,不能滿足未來城市對快速立體集疏運的需求。
依據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規劃中提出的“構建海陸相連、空地一體、便捷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我市將有效整合新機場周邊現有交通資源,規劃建設集航空、鐵路、公路、城市軌道等于一體的“全通型”綜合交通樞紐,實現1小時通達青島全域、1.5—2小時覆蓋半島主要城市的客貨集疏目標。依托發達的地面交通網絡和空中航線,青島新機場將成為內聯全國,外接全球的世界級中轉樞紐和國際門戶。
目前,鐵路、城軌、公路相關規劃初步形成。
鐵路方面,規劃建設的濟青高鐵穿過機場并設機場站;新建自膠州北站經機場至紅島站的鐵路交通走廊,連接正在建設的青連鐵路、青榮城際鐵路和已運營的膠濟客運專線,形成新機場與周邊城市快速連接的鐵路網絡。
城軌方面,規劃建設連接主城區的M8線、西海岸的R9線、藍色硅谷的R7線均接入機場交通中心,形成新機場與市域快速連接的軌道網絡。
公路方面,改造升級青銀高速、國道204、城陽區正陽路、膠州灣高速,以及沈海高速、濱河路、雙元路,規劃建設機場西高速、機場高速,形成“四橫五縱”的新機場公路集疏網絡。
三個網絡的建設將進一步完善新機場區域交通體系,最終形成綜合立體交通樞紐,為地區經濟發展提供強力基礎保障和發展引擎。
航空樞紐助推藍黃經濟戰略實現
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的發展證明,大型樞紐機場對于城市群發展的戰略意義重大。
構建區域級外向型經濟發展平臺,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產業升級與進一步參與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必然選擇,而這一平臺的中心必然是大型的區域樞紐機場。
2011年,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將以青島為核心區的山東半島城市群納入其中。該區域北倚環渤海經濟圈,西靠中原經濟區,南接長三角經濟圈,東臨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腹地經濟雄厚,輻射范圍廣闊,區位優勢明顯。
市新機場工程建設指揮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青島新機場的建設必將帶動以青島為龍頭,以煙臺、濰坊、威海等沿海城市為骨干的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同時,在推進海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構筑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全國重要的海洋高技術產業基地和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端海洋產業集聚區中發揮至關重要作用。
此外,青島新機場將進一步增強山東半島與日韓的聯系,增進貿易往來,為爭取成為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經濟合作的先行試驗區增加籌碼。
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的點睛之筆
目前,我市正在深入推進“全域統籌、三城聯動、軸帶展開、生態間隔、組團發展”的城市空間戰略。青島新機場的建設將推動大青島發展格局的構筑。
新機場建成后,將進一步完善我市城市發展整體框架,增強各城區良性互補發展。青島整體規劃為東岸老城區、西岸城區、北岸城區構成的“品”字結構,新機場位于其上“口”處,處于“青島、黃島、紅島、嶗山一主三輔”的現代化城市框架的中間地帶,距環灣發展帶最近距離約10公里,是環灣區域中間帶和核心圈層。
在充分釋放北部老城區發展空間的同時,新機場還將在產業和城市建設等方面與高新區緊密融合、協同發展,直接承擔著帶動北部區域,便捷服務東、西城區經濟發展的重任,以膠州、紅島片區為中心,輻射帶動以即墨、膠州、黃島為內圈層,以萊西、平度、海陽、萊陽、高密、諸城等為外圈層的多圈層擁灣發展格局,真正有效地拉開城市空間發展大框架,成為構筑大青島發展格局、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的點睛之筆。
臨空經濟區與新機場互補促進
臨空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已成為拉動城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目前,青島處于著力發展藍色經濟和高新技術產業階段,處于從青島制造到青島創造的重要時期。在未來一段時期,空港、海港和陸港的大聯動,將徹底盤活整個青島經濟發展空間脈絡,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
市新機場工程建設指揮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在對國際和國內臨空經濟區調查研究基礎上,結合自身區位優勢,我市提出“依托新機場,統籌陸�?�,建設航空城,發展大青島”的臨空經濟區設計理念,并積極推進臨空經濟實驗區和綜合保稅區項目規劃的落地,使航空產業本身及與航空密切相關產業在機場周邊地區聚集;通過機場客貨運業務發展,帶動物流、臨空加工與生產制造在機場周邊聚集,進而形成臨空經濟區,并通過臨空經濟區的發展反哺新機場,使新機場與臨空經濟區形成互補,相互促進。
目前,臨空經濟區規劃研究面積400平方公里,以航空基礎產業、高科技制造業、高端服務業、通航相關產業為主要發展方向。根據預測,臨空經濟近期總產出600億美元,遠期總產出1000億美元。
臨空經濟區的產業聚集,將促進如會計、金融、法律、居住、零售、娛樂等配套服務業的發展,促使機場周邊形成完善的城市生態功能。我市將充分利用青島豐富的科教資源和人才優勢,建設城市信息化和智能服務體系,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藍色智慧型航空城,打造“快一族”高端居住區。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成都造無人機將亮相西博會
- 下一篇:“首地·容御”小區再獲深圳市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