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河灣考古引入無人機 未來將重現古人生活場景
河北師范大學泥河灣考古研究院4日在總結2014年泥河灣考古工作時透露,去年,該研究院在考古中首次引入無人機,初步完成對泥河灣遺址群典型區域的無人機航測工程,目前項目組正在利用所獲得的航測數據致力于恢復重建古人類生活環境和建立科學信息共享平臺。
“無人機航測多用于資源普查和測繪領域,這種高科技手段雖然在考古中應用的還不多,但其應用潛力和應用價值很大。”無人機航測項目負責人李仁杰介紹說,與傳統的野外考古方式相比,無人機航測的優勢在于能夠快速生成精確的影像地圖和地形圖。
李仁杰說,去年,他們通過一次試飛實驗和正式航測,最終獲得侯家窯遺址區、大田洼臺地兩個區域的航空正射影像和三維點云等基礎數據,這為后續開展泥河灣典型區域虛擬地理景觀建模、古環境恢復重建和局部大比例尺制圖等工作奠定了基礎。
“考古專家的研究已經證明,泥河灣曾是一個古湖,我們將在航測數據基礎上,模擬表達考古專家的研究結論,讓現代人看到古人類在古湖周邊生活的場景。”李仁杰說,為恢復幾十萬年乃至上百萬年前的地貌,他們在航測數據基礎上,借助現代地理信息技術,并綜合考古學家和環境地質學家的意見,目前正在做模擬古地理環境工作。該項目組還計劃通過構建虛擬地理環境和場景,把多學科的實驗研究結果進行集成化管理,建立科學數據共享平臺。
被譽為“東方人類的故鄉”的泥河灣遺址群分布在河北省陽原縣桑干河兩岸,是世界最早的人類發源地之一,因具有國際地質考古界公認的第四紀標準地層、豐富的哺乳動物化石以及自近200萬年至一萬年左右的古人類遺存而聞名于世,被評為20世紀中國百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寧夏紅寺堡羅山通用機場獲3億元投資
- 下一篇:華東地區首家愛飛客俱樂部落戶蘇州(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