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內從無到有 重慶發展直升機制造業
瑞士皮拉圖斯飛機公司(Pilatus)于2012年在重慶設立其中國總部、生產基地、維修基地及總裝交付中心。皮拉圖斯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單引擎渦輪螺旋槳飛機制造商,在重慶的生產線主要生產PC—6型和PC—12型單引擎渦槳飛機。該公司的一期項目將在今年全部建成,屆時將可達150架飛機的年產能。首架PC—6型飛機在去年12月11日完成組裝下線。
加拿大飛機制造商龐巴迪則和華夏航空合作,在重慶設立龐巴迪飛行培訓中心,中心將在今年底啟用,為龐巴迪CRJ900機型飛行員提供培訓。
埃爾柯曼德耗資2000多萬元從美國收購旋翼機(autogyro)生產線,在墊江縣工業園生產旋翼機。旋翼機是一種介于直升機和飛機之間的飛行器。
重慶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勇受訪時說,重慶的通航產業除了培育一批飛行器制造公司及其他相關企業,也規劃了“一中心十骨干百場點”的通航機場設施,即以江北國際機場為中心、建設10個骨干通航機場和100個直升機起降場點。
李勇曾參與重慶市發改委的低空經濟發展戰略課題研究。他預料這些基礎設施有望納入重慶市“十三五”(第十三個五年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預計未來五到10年有望建成。
通航產業發展現瓶頸
盡管通用航空產業逐漸在重慶成形,但還是面對不少挑戰與瓶頸,特別是相關制度與政策上的改革和創新,必須盡快跟上相關企業與產業的發展步伐以及低空飛行活動的興起。
黃勇認為,目前最大的挑戰在于低空飛行的申報程序很耗時、很麻煩,原因是低空飛行空域由不同的省級行政區管制,例如從重慶到湖北省會武漢進行跨省飛行,須逐個空域進行申報。
他說:“詢問購買直升機的私人用戶其實非常多,他們覺得花這一點錢買飛機無所謂,但是一聽說要花那么多時間申報飛行,還有那么多條件限制飛行,這就讓他們打退堂鼓了。”
李勇說,低空飛行新航線在開通初期,每次飛行都須要申報,但未來航線發展成熟后,他相信申報制會轉變為備案制,更便于飛行。
他說:“例如從重慶主城飛往武隆縣仙女山,現在要飛的話,每一次飛行都必須申請,以后兩邊都有起降點,就成了穩定的航線,備案就行了。”
去年11月,中國國務院、中央軍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員會(簡稱空管委)為了解決通航用戶申報飛行計劃找不到門、摸不著路的問題,安排低空空域開放試點城市實行通航飛行活動歸口管理,暢通報批渠道、優化報批環節、縮短報批時間,力求通航飛行能更順暢和安全。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北京民眾話說“新機場”:“新年快點建!”
- 下一篇:溫州龍灣區通用航空產業園項目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