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航空:沈陽城市未來產業新坐標
這是一片藍海,醞釀著海量機遇;這是轉型升級的突破口,由超長產業鏈打造而成;這是一個比“上天”還難的復雜系統,通過無數創新和實踐來實現……通用航空產業,一個投資的新領域,一個產業升級的戰略點,一個城市未來競爭的重要標志。伴隨著人均GDP超過5千美元,伴隨著低空逐漸開放,伴隨我國的消費升級,一個新的時代已進入國人的視野——通用航空時代。
擁有雄厚的航空技術、產業、人才優勢的沈陽,已走在全國前列。目前,沈陽是全國低空改革試點城市,正在進行深刻地布局。盡管還有很多路要走,但畢竟一個城市已把尋找產業轉型升級突破口的目標聚焦在這里。
法庫財湖機場
率先積累了發展經驗
距沈陽75公里、法庫縣城15公里的地方是一片風景區。連續三屆國際飛行大會讓這里聞名中國、叫響世界,這就是以財湖水庫為核心的法庫通用航空基地。
這里擁有航飛的區位優勢:地處溫帶大陸型季風氣候,年平均無霜期150天以上,非常適合通航飛行。位于北陵機場2號空域下,不受民航航路、周邊機場空域影響,空域條件良好。此外,在它周邊200公里范圍內,有20多個可供通用飛機起降的機場。
這里有發展航空產業的先發優勢:2009年3月,法庫通用航基地財湖機場開始運作。2012年2月,財湖機場被確定為國家低空空域改革實驗區;2012年8月,這里成為我國第一個由國家空管委批準成立的低空空域航空服務站試點,并成為東北地區第一個正式批準開放使用的通用航空機場;2013年3月,被國家民航總局確定為東北地區第一個通用航空ADS-B安全運行試點。從2012年到2014年,因成功舉辦三屆沈陽法庫國際飛行大會,讓這里“飛”入了航空時代。來自國內及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立陶宛、瑞典等20余個國家的飛行人員向現場累計約70萬名觀眾進行了精彩表演。其中,第三屆飛行大會首飛當天,吸引了十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30余位著名航空專家、學者參加。至此,中國形成了北有“沈陽航展”,南有“珠海航展”格局。
這里形成了大發展的框架結構:現已形成了集通用飛機總裝、綜合配套、運營培訓為一體的通航產業鏈條,并正在積極開發依托財湖秀美風景區的通航休閑旅游項目。目前,法庫通航基地已經先后引進了意大利泰克納姆,美國塞斯納、派泊,俄羅斯別系列103水陸兩棲飛機等十余款世界頂級機型。意大利泰克納姆在中國的生產基地也已落戶法庫基地,基地計劃用五年時間生產超過500架通用飛機,帶動相關產值300億元,未來將形成年產1000架輕型運動類飛機的產業集群。
財湖機場確定了“兩湖五區,兩環五楔”的發展格局,正在建設產業核心區、健康休閑度假區、時尚生活居住區、東北亞財富國際論壇區和財宮文化休閑體驗區五大區域。這里的中遠期發展規劃是,在發展通用航空核心產業的同時,重點配套發展通用航空飛行器維修、人員培訓、旅游休閑、房地產、會議展覽等產業,形成通用航空全產業鏈,推動通用航空產業集群建設,同時積極探索依托通航產業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到2030年,區域總人口預計將達到12萬人。
1月28日,在遼寧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法庫縣委書記馮守權透露,通用航空產業已成功吸引十余家國內外知名航空企業來法庫投資。財湖機場現已獲批永久性開放使用權,成為全國第一個由國家空管委批準的低空空域航空服務站試點。法庫設立了飛機技能實踐考試考點,到今年5月份,預計學員可達到200人以上,今年首批將有50余人在這里獲得個人飛機駕照。
2014年11月9日,遼寧聯合航空發展公司旗下的遼寧聯航神燕飛機有限公司與意大利TECNAM公司達成合作,轉包生產引進單發雙座、單發四座、雙發四座三款飛機,并獲得該機型在中國的獨家銷售和售后服務權利,同時擁有朝鮮、蒙古和巴基斯坦銷售權。協議確定,未來5年制造和銷售飛機超過500架。
這是2014年3月成立的遼寧聯合航空發展有限公司的一個標志性成就,表明該企業已邁出產業化的實質一步。今年1月20日,該公司總經理助理、遼寧聯航通用航空工程院總經理蔡冰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及該公司的發展定位:作為由沈飛、遼寧省投資集團、科發公司、沈陽高新創投四家來自省、市國有投資公司和航空產業龍頭企業共同投資組建的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公司,遼寧聯航將自己定位為遼寧省通用航空產業的引領性發展公司,將打造一個開放創新平臺、市場化企業投資平臺。具體發展四大板塊業務:
第一,運營板塊,建立通航飛行員培訓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在全國范圍內組建俱樂部聯盟,并廣泛參與通航作業類項目投資;第二,制造板塊,依托沈陽地區雄厚的航空產業資源,在引進意大利TECNAM輕型運動類飛機基礎上,逐步引進多用途及公務機生產線,用5-10年時間組建從超輕型飛機、輕型運動類飛機到多用途及公務機等全系列通用飛機的制造中心。同時,公司還將組建航空零部件聯盟,整合遼寧省機加、鈑金、復材加工資源,形成強大競爭力來獲得國際大型航空制造公司(波音、空客等)的零部件加工訂單。第三,研發板塊,通過建立通用航空工程院,開展自主知識產權的通用飛機研發設計和先進飛機零部件技術攻關工作。工程院將充分組織沈飛、沈陽航空航天大學、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氣動研發所等人才,通過開放式合作,經引進、吸收、消化再創新,形成中國自主品牌;第四,保障服務板塊,包括進行飛機租賃、金融服務、航空運營服務站設施建設等相關業務。
遼寧聯合聯合公司是目前國內發展戰略及路徑最清晰的公司。目前,該公司已邁出了實質性的幾大步:法庫財湖機場2萬平方米廠房已建成,制造公司——遼寧神燕飛機有限公司已成立,生產輕型運動飛機。與沈陽機床等企業聯盟,生產數控航空零部件。
沈陽通航產業振翅欲飛
國家“一五”期間,156個項目在沈陽落戶6個。其中有兩個屬于航空產業——飛機制造企業中航沈飛公司和黎明公司。此后,航空產業在國家的培育下,成了沈陽城市的優勢產業。
近年來,沈陽航空產業也獲得了發展,如沈陽是國家四大航空制造業基地之一,以及C919、ARJ21等項目重要部件的主要供應商。與波音、空客、龐巴迪等世界知名航空企業成功合作已近30年,軍用、民用飛機、通航飛機、航空發動機研發制造能力以及整機配套能力居國內領先水平。目前登記在冊的通用航空公司4家,航空俱樂部3家,年飛行量約6700小時,適航在冊的通用飛機29架。發展通用航空產業沈陽有先發優勢,獲得了社會認可。
更可貴的是,依托沈飛、黎明、沈飛研究所等企業,沈陽發展航空產業走在全國前頭。實施全產業鏈經營戰略,政府引導、企業主導,點面結合,通用航空產業在沈陽漸成時尚。
2014年珠海航展上,“沈陽制造”兩件大事引起了轟動效應:一是由中航沈飛及沈陽飛機研究所共同研發的戰斗機--中國第四代隱身戰斗機殲-31“鶻鷹”進行首秀;二是我國首架自主知識產權電動飛機——RX1E銳翔雙座電動輕型飛機亮相。這款銳翔飛機由遼寧通用航空研究院設計,沈陽銳翔通用飛機制造有限公司負責制造,其最大巡航速度可達每小時150公里,升限3000米,最大起飛重量為480公斤。RX1E以蓄電池為能源,每充1.5個小時的電,就可以上天飛行40分鐘。
RX1E銳翔雙座電動輕型飛機讓沈陽通用航空產業在制造方面邁出了一大步。有消息稱,今年2月,雙座電動飛機將獲得許可證,屆時可大批量生產,今年目標為20架。
與此同時,1月19日,在法庫財湖機場的遼寧銳翔航空大樓里,一片熱浪迎面而來。這里正在準備第一批飛行駕照的培訓。“今年我們要實現培訓50人的目標。”工作人員表示。
遼寧通用航空研究院是依托沈陽航空航天大學成立的獨立法人省屬工業單位,該研究院是國內唯一一家從事通航產業研究的專業研究院。該研究院不僅有研發設計,還把經營方向瞄向全產業鏈,從設計、制造、試驗、試飛、航證、運營。他們成立了研究院、制造公司及運營公司,同時,率先搞新能源飛機。
“去年,遼寧通用航空研究院通過省級創新中心認證,今年將沖擊國家級創新中心。”楊鳳田院士信心滿滿。
到2020年,通航制造形成3-4個系列的固定翼飛機,突破1-2款公務機規模化制造能力,實現載人新能源飛機研制生產,形成通用航空零部件的本地配套生產能力,成為我國具有一定自主創新能力、制造水平先進的通用航空制造重要基地。實現通用航空作業年飛行量超過32000小時,年產各類通用飛機300架以上,通用航空直接年產值達250億元,全產業鏈帶動效應達到1000億元以上。這是近日公布的沈陽發展通用航空產業戰略規劃的重要內容。
在此戰略目標下,發展通用航空布局業已形成,即建設三大園區:沈陽民用航空國家高技術基地及渾南航空產業園、沈北航空產業園、法庫通用航空產業園;形成以法庫財湖機場為中心機場,以沈北二臺子機場、康平機場等為沈陽市通航發展基地機場。建立“三環三帶”:即逐步建設覆蓋沈陽北部地區、沈陽全市域、沈陽經濟區的三個通航運營環;三帶指打造渾河流域、蒲河流域、遼河流域三個航空休閑旅游觀光帶。在這個大布局下,發展通航整機制造產業、通航零部件配套產業、通航衍生制造產業、通航科技研發與創新、通航運營與服務保障、通航現代服務產業。“最終沈陽形成擁有外向型的制造、運營、研發、配套服務于一體的總部經濟模式,讓通用航空產業成為沈陽城市產業新坐標。”沈陽市經信委相關方面負責人如是說。
通航產業:低空上的商機
當下,以私人飛機研發制造為主攻對象的通用航空產業,已經成為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及社會關注的熱點,越來越多的人士渴望能夠駕駛個人飛機翱翔藍天。據預測,通用航空將成為汽車之后的又一個支柱產業,能夠撬動萬億元的大市場。
何謂“通用航空”?
通用航空與運輸航空共同構成民用航空,兩者互為補充。業界對通用航空的定義是“除定期和非定期商業運輸航空以外的所有民用航空活動的總和”。由此可知,通用航空是一個很大的概念,涵蓋的范圍非常廣,遠超過運輸航空。通用航空作業、飛行活動涉及工業、農業、林業、漁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等眾多行業,涵蓋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此外,還包括公共服務、公共安全、執法、準軍事、科學研究等領域。
通用航空在很多方面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如醫療救護、應急救援、搶險救災、氣象探測、人工影響天氣、教育培訓、文化體育等通用航空活動直接關系百姓的日常生活。通用航空是航空事業的基礎,是一個國家科技術水平、經濟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標志。
國際上,經過100多年的發展,通用航空已經成為對經濟和社會發展有著突出貢獻的高技術產業。通用航空產業包括通用航空制造、通用航空運營和服務保障三大部分。通用航空制造業制造通用航空器、通用飛機以及相關的系統和設備。通用航空運營業使用通用航空器進行各種作業、飛行和運營活動。服務保障提供運營活動的所需的各種硬件設施和軟件及服務,如機場及飛行保障系統等。
是差距也是機會
近幾年來,我國通用航空行業規模快速擴張,企業數量、機隊規模、飛行小時數等均穩步增加,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通用航空只能算處于起步階段,僅部分城市進行試點。數據顯示,2012年國內通用航空飛機在冊總數為1342架,通航飛行人員不足2000名。而美國,通用航空飛機保有量高達20多萬架,飛行員60萬名,產業總規模近萬億元。我們與美國的巨大差距,恰恰說明了我們未來的發展潛力。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為通用航空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地理空間和人口基礎。隨著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以及消費結構不斷升級,中國通用航空在農林礦等行業的作業飛行,醫療救護、搶險救災、氣象飛行、飛行培訓、遙感測繪、旅游觀光以及公務、私人飛機等方面的潛在消費需求旺盛。
低空開放改革政策的出臺,將極大地推動我國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其市場空間巨大,發展前景廣闊。伴隨低空開放政策陸續出臺的大好形勢,相信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國的通用航空業會發展到一個新高度,通用飛機必將迎來一個迅猛崛起的新時代,通用航空將惠及我們的生活,個人飛行將進入千家萬戶。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