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用飛機試飛“第一人”:用生命追逐夢想
圖片來源于網絡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中國航空工業集團通飛華北公司總飛行師孔翔是中國通用飛機新機試飛第一人,早已超過退休年齡,年逾花甲的他,卻依然沖鋒在新機試飛的第一線。
我們去中航通飛華北公司 試飛中心那天,是個極好的試飛天氣。停機坪上好幾架不同型號的飛機,孔翔忙碌的檢查著,不時向同事交代著。一身帥氣的飛行服映襯出老孔的英姿颯爽,人們怎么也看不出他已經65歲了。
孔翔:67年年底上飛機,一直飛到90年。40歲提出轉業進中航工業,當時也缺試飛員。新機型,新飛機,讓你來飛,要把飛機的性能飛出來,技術要求高,我轉業到中航工業來飛,就是爭取能多飛些機型,新的飛機。
孔翔40歲開始了民機試飛的傳奇,也圓了他做新機試飛的夢想。自小愛飛行的他一直覺得有責任把我國自己研制的飛機飛向藍天。現在他已經飛了48年,仍然不倦馳騁在祖國的藍天,從未終止從未間斷,累計飛行23416架次,9080小時。
我總有一種不甘心的感覺,既然飛機設計出來了。請國外的人來飛,那顯得我們這么大的一個中國,就沒有一個能夠自己來承擔試飛任務,我想不可能的,還是有人來干這個事情。總得有人擔當。我飛了那么多飛機了,應該能飛出來和飛好的把握。我想盡量多做一些貢獻吧。
試飛員,要駕駛最新型的飛機挑戰未知領域,是在用生命追逐著夢想,每一次高難科目的試飛都有未知的可能和風險。2003年,孔翔承擔了由我國自主研制新機型“小鷹500”飛機的首飛和 適航取證 試飛任務。不僅圓滿完成所有科目試飛;在失速和失速動態試飛中,首次 在無外籍試飛人員參與下獨立完成;他還首次成功實施了試飛科目技術難度和風險性最大的科目--國內民機尾旋試飛;空中關車再啟動、無動力滑翔比試飛,填補了我國適航規章要求的,單臺發動機的飛機合格審定試飛科目的空白。為小鷹500飛機設計的改進與定型提供了可靠的數據。
孔翔:小鷹500是國內第一次,飛的科目比較多。自己是一邊飛一邊學,而且試飛的領域比較寬,就飛下去了。小鷹飛完以后海鷗又接著出來了,也是我們國家第一架,越鉆越有意思。
新機型的試飛極其艱辛和異常復雜,危險無處不在。一次,孔翔駕機起飛離地100多米時,發動機突然失去功率,下面是城區密集的樓房,眼看飛機距離樓頂越來越近,一旦發生事故,后果不堪設想。當時他穩住心情,操縱飛機保持最有利滑翔速度,使飛機具有一定的轉彎坡度駛向機場,最終實現飛機安全著陸。
負責設計工作的孫鳳芹經理和孔翔交道比較多,她說孔總的高超飛行技術、強烈的事業心,將生死置之度外,使他能在不只一次生與死的考驗中順利排除險情。
他膽大、心細,理論基礎有,飛行技術也得有,空中的反應,判斷,還有特情的處置比較果斷。
2010年孔翔承擔了海鷗300輕型水陸兩棲(期)飛機首飛,2013年承擔了我國最新研制的首款電動力雙人輕型運動飛機的首飛,去年試飛期間獨自承擔并完成了首款電動力飛機的失速動態和尾旋試飛。作為首席試飛員,孔翔率領首飛機組成功完成國內首款全復合材料渦槳公務機領世300飛機的首飛任務。
執飛的任務已經多到他不能精確的記憶,但他清楚地記得每次駕著我國自主研發的新機飛向祖國大陸的山山水水。
“我感覺我們國家在通用飛機的研發方面正是蓬勃向上開始發展的階段,后續研發的機型,新的機型,陸陸續續的從圖紙到生產的階段,雖然年齡大,只要身體條件允許,我還想試飛下去,把咱們國家生產研制的通用飛機親手送上天,心里是舒暢的”。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