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國商飛浦東基地:國產大飛機在此起飛
開車過浦東機場2號航站樓,再開過出租車蓄車場,拐過幾段鄉間路,等到車載導航儀也沒了方向,差不多能聞得到“大海味道”的時候,就能看到一排排氣勢恢宏的廠房。這里就是中國商飛公司總裝制造中心浦東基地記者近日有幸受邀前往參觀,走進了這個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民用飛機總裝制造中心。
走進復合材料廠房
中國最大的熱壓罐歡迎你
位于祝橋鎮的這個浦東基地有多大?占地4000畝。按一個標準足球場約為10畝來算,那就是近400個標準足球場連成一片。
“繞這些廠房走一圈至少要30分鐘。從基地開工到現在,我們已經走了無數圈了。”中國商飛上飛公司浦東基地建設現場指揮部辦公室的葛萬銘告訴記者。葛萬銘和同事們隔三差五就要沿著基地邊上的圍墻走上一圈進行檢查。
目前,浦東基地已初具規模。從南到北,分別是復合材料、部裝、總裝三大廠房。從東到西,分別是C919、ARJ21和規劃中的未來新型客機的專屬廠房。目前,總裝、部裝、復合材料廠房、鈑金制造中心已通過上海市安質監總站竣工驗收備案。
復合材料廠房是距離基地正門最近的廠房。復合材料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材料獨立物理項,通過復合工藝組合構成的新型材料。它保留原組分材料的主要特點,通過復合效應獲得原組分材料所不具備的性能,經過材料設計可使各組分材料的性能互相補充,從而獲得優越性能。復合材料以其獨特的性能優勢在航空航天結構中獲得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其用量業已成為衡量民用飛機先進性的重要指標。
走進復合材料廠房,一個鋼鐵“大塊頭”映入眼簾。現場工程師告訴記者,這個5.5m×21m的“大塊頭”其實是熱壓罐。熱壓罐是復合材料零件熱壓罐成形工藝的關鍵設備。在C919大型客機項目研制中,5.5m熱壓罐可以通過熱壓罐成型工藝,對復合材料零件進行加溫加壓,最終固化成型。由于熱壓罐體積巨大,罐體裝滿水后達900多噸。“這是中國目前最大的熱壓罐。”現場工程師自豪地告訴記者,“C919飛機部分部件使用復合材料,所以這個‘大塊頭’可是我們的‘大寶貝’。”
巨大的部裝車間
裝最“精細”的秘密
2014年9月19日9點19分,在浦東基地部裝廠房內,C919飛機首架機機身打上了第一顆鉚釘,這標志著首架大型客機正式進入結構總裝。時至今日,記者走進部裝廠房,仿佛還能聽見那一槍打鉚的回聲。
2000根樁支撐下的部裝廠房,長297米,寬96米。在這里,即使是身長將近40米的C919大型客機,首尾相連排上7架也是綽綽有余。
“從定位、測量、調姿完畢后,這里就開始全面開工,記不清這是我們團隊連續工作的第幾個晚上了。”這是后機身對接IPT團隊高級項目主管張玉紅見到記者說的第一句話,雖然難掩臉上的疲憊,但她的工作熱情卻沒有絲毫減退。
事實上,這里雖被稱作部裝廠房,但關于飛機的大部分秘密都在這里。所謂部裝,就是將運抵基地各個大部段拼接起來。拿機身對接過程來講,第一步,機頭進來,和前機身連接;第二步,翼盒安裝,為了便于移動,機翼先不裝;第三步,后機身安裝;第四步,機身整體成龍;第五步,安裝機翼。整體成形后,還要進行第六步,氣密試驗。
說起來簡單,但每一步都是精細活。上飛公司總工程師姜麗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世界飛機制造趨勢是模塊化設計,部裝過程中,能早裝的就早裝,減少總裝時間……飛機機身成龍后再做一些細節工作會比較困難,因此,在部裝期間多做一些工作,整體效率就能提升,這也是部裝比總裝更復雜、更困難的原因。”
在總裝車間
看最先進移動生產線
“好像沒有部裝廠房大嘛!”這是記者走進總裝廠房的第一反應。工程師解釋道:“總裝廠房是比部裝廠房稍微小一點,長305米,寬78米。部裝廠房需容納飛機各個部段分散裝配,所以更寬敞些,感覺更寬更大;總裝廠房引入移動生產線,整架飛機要在其中不斷移動,所以需要更長些。”
據悉,C919總裝采用的是目前國際上最主流的移動生產線,與波音737、空客A320的生產線相當。整條生產線全長290米,可以完成包括系統件和成品件的安裝、全機通電通壓測試、分系統測試、內飾安裝等全部總裝工作。該生產線擯棄了傳統的“拖車牽引飛機”的形式,采用了高度集成的飛機移動系統抱起前起落架拉動飛機移動,通過在地坪下安裝RFID導引裝置的方式使飛機能夠沿著預定軌跡移動。更“贊”的是,在飛機同步運動的過程中,操作人員依然能夠完成發動機、APU等大部件的裝配工作,整條生產線不受任何影響。
在總裝廠房內,還安裝有機器人鉆鉚設備。“未來C919飛機投入批產后,98%的鉆鉚工作將由機器人完成。”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根據中國商飛公司的規劃,到2020年,浦東基地將具備一年生產150架C919、50架ARJ21的批產能力。
記者手記
海邊灘涂上起大廠,大飛機人造夢、追夢就是這么“任性”!
頭頂不時有飛機轟鳴而過,耳聞目睹著浦東基地的宏偉藍圖,記者不禁感嘆,誰能想到,這么一片曾經雜草叢生的灘涂地,將有望成為東方的埃弗雷特。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