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桐廬首架 無人植保飛機“試飛”
“南風,風力每秒2.5米,田塊面積3.27畝、長度69.4米,空閑田面積測量完畢。”“高度1.5米,按穩定的速度飛行,噴藥開始!”……日前,在桐廬縣分水鎮大路村橫山畈省級糧食功能區,一架農用無人直升機在農機部門技術人員的指揮下,由當地首批飛行操控手操控起飛,拉開了該縣農用無人飛機噴施農藥適用性試驗的序幕。
本次試驗的是一架3WD-TY-17L型電池動力單旋翼無人植保飛機,配備6塊電板、17升的藥箱和5個噴藥噴頭。“在深圳學習時,我們飛過多種型號的農用飛機,每位學員都摔過幾架小飛機,因為經常受風向風力的干擾,飛行高度和速度的控制難度也很大,飛行操控時緊張得手腳都會發抖呢!”飛行操控手陳鑫認真地說,“不過這架飛機好多了,因為在飛機上安裝了GPS導航系統,機身也大,相對比較穩定,操控起來也省事。”
“以前我們背著噴霧機,皮膚經常被稻葉割破。”“雖然現在我們用上了機動噴霧機,速度根本沒有‘飛機’快。”圍觀的農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開了,飛行噴施的速度令他們驚嘆不已。
“今天的試驗是對飛機性能和噴施效果進行測試,以空地和空田試驗為主。”據技術人員介紹,這次主要是為了測出風向風力、不同飛行高度的噴幅、17升藥液噴完的時間、單塊電板使用時間和大田飛行路線及每畝噴施時間等詳細數據,為以后在農作物田間飛行噴施試驗打好基礎。
通過試驗,1米高度噴幅為2.2米,霧化相對集中;1.5米高度噴幅為3米,霧化效果較好;2米高度噴幅為4.6米,霧化效果不夠理想。17升液體噴完時間所需12分鐘,1塊充滿電的電板耗時為10—15分鐘,穩定噴藥飛行每秒2.17米,1畝農田需要1.5分鐘噴施完畢。
桐廬農機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讓農用無人植保飛機在農業生產中真正發揮其重要作用,徹底解決糧油生產的植保問題,他們還將對該飛機的田間實際飛行作業不斷進行試驗,采集重要數據,分析使用效果,制訂切實可行的操控操作規程,使飛機噴藥技術成為“補天”之舉,真正發揮“機器換人”效益最大化。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