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120”注定只是少部分人的幸福
5月26日8時40分許,“醫療直升機”平穩降落在解放軍307醫院門診樓前被清空的停車場上,早已等候在旁的醫務人員立即小跑著把擔架車推到機艙門口,將直升機搭載的患者抬下來。直升機從患者家的院子里直接將其接上并送到醫院門診樓前,大大節省了時間。(5月27日《北京青年報》)
“飛機救人”確實是值得期待的事情。正如報道所說,這有效縮短了營救生命的時間。有了直升機救援,這位患者也就多了一份保障。對于如此新穎的醫療救助形式,我們需要給點掌聲。
問題是,“飛機救人”能成為常態嗎?
其一,不是每一個患者都能用得起。醫院是救死扶傷的地方,但是醫院也需要收取費用,即使費用是“保本銷售”,也不是一般人都能用得起的。普通的急救車輛尚且還會出現“天價費用”的尷尬,可想而知“飛機救人”也注定是費用高昂的。
其二,不是每一個醫院都能買得起。即使很多患者能夠用得起,那也不是所有的醫院都能買得起。就是北京這樣的地方,也未必會是所有醫院都有這樣的經濟實力。又何況那些貧窮的地區,那些市縣級別的醫院?直升機的使用,光是駕駛員的費用就會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其三,不是每一個地方都能飛得起。直升機雖然在起飛上不需要跑道,但是對于場地的選擇也有不少要求。在鋼筋水泥的生活小區,在農村的小院子里,未必就有起飛和降落的條件。直升機的使用,不是每一起家庭醫療救援都適用的。
直升機救援,猶如“飛機120”,但是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注定只能是少部分人的幸福。在筆者看來,在普通醫療救援中,啟用“醫療直升機”是個可以嘗試的好事情。但是,打通“生命通道”更為重要,因為普通救援才是常態。但是,遺憾的是,我們的“生命通道”是出了問題的,以至于延誤了病情,造成了傷害。如何打通“生命通道”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要時刻準備。120該啟用了,發現車胎爆了;救護車剛接到病人,油沒了;病人需要急救,氧氣不夠用了。這都是曾經真實發生的。要增強責任心,確保時刻準備著;其次要合理配置資源。醫院都是大型化的,好醫院就是大醫院,小醫院就是危險的醫院,這已經成為尷尬的事實。對于生命救援來說,時間最為珍貴。這需要讓醫療水平合理分配,讓小醫院也能有大醫生、好設備;最后要暢通道路。在這個擁堵的時代,一輛私家車都能成為扼殺生命的劊子手。需要建立一個“見急救車就讓行”的法制環境,對于影響救援的交通行為要下大工夫整治。
“醫療直升機”無法紓解堵塞的“生命通道”。打通“生命通道”比“飛機救人”更重要。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