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傭金”下 中小票代三路突圍
國內四大航空公司近日宣布,將從6月起陸續取消機票代理費,機票“零傭金”時代最終到來,隨之而來的則是中小票代行業面臨洗牌。記者采訪多家中小票代公司了解到,為了生存他們開始嘗試轉型,其中“維護大客戶獲得穩定后返傭金”、“轉型差旅公司發展全產業鏈”以及“拓展國際機票業務”成為主要出路。
出路一:強化后返傭金
機票基礎傭金歸零,讓中小票代市場格局的淘汰賽愈演愈烈,面對航企強勢中斷機票傭金,中小票代深感無奈,少了基礎傭金的票代,亦無法通過增收服務費彌補損失,于是鞏固與協議客戶的合作、增加后返傭金成為一大出路。
一位不愿具名的票代公司總經理對記者表示,目前公司只能通過與協議客戶的合作維持運營。他指出,自己的票代公司與不少企業、事業單位有合作,對方并不會因為一張機票增加的幾十元錢而中斷合作,因此,目前還能靠這些業務維持生計。
記者了解到,票代公司與航企之間的結算方式為“傭金+X%”,即基礎傭金加獎勵機制,基礎傭金降為零之后,票代收入大為下降。上海歷程票務負責人顧斌對此表示,機票傭金收入占自己公司業務的90%(其中僅單純出售機票獲得的傭金收入就占比60-70%)。因此,取消基礎傭金之后,后返模式更為突出。
業內人士指出,通過維持大客戶,不僅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業務量,也或可通過獎勵機制獲取更多收入。同時,部分小票務公司也會加緊與大型票務公司的合作,提高后返收入。
不過,易觀智庫分析師馬天驕對此表示,維護大客戶并非長久之計,但卻是目前最為實際的應急措施。去哪兒網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航空公司代理費的調整只涉及到前返(基礎傭金),后返(獎勵)仍然保留,對代理人的實際影響有限。
出路二:變身差旅公司
除了維持協議客戶,部分票代公司也在多元化發展,嘗試全產業鏈。部分票代基于此前的業務積累,向差旅公司方向轉型。
一位從業多年的機票代理人也告訴記者:“在航空公司取消機票代理費后,單純的機票代理公司向差旅公司轉型已經成為行業的一大趨勢。”該代理人表示,此前公司已經開始運營差旅系統,但一直面向大客戶,未來公司將成為TMC(差旅管理)模式的專業差旅公司,加深與酒店方面的合作,向集酒店、機票、簽證等服務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差旅公司轉型。
顧斌表示,以后純機票銷售肯定不行,捆綁產品更有出路。“航空公司取消代理費并不出人意料,公司早就為此做準備,主要措施便是捆綁產品銷售。”
然而,這樣的轉型也面臨很多困難,產業鏈條中各路資源是轉型的關鍵。此外,資金的實力也考驗轉型者的能力。馬天驕分析,從長遠來看這或許是可以轉型的方向。“機票是比較核心的業務,部分有實力的中小型企業可以通過地區細分市場,做好當地的以機票為核心的搭售,如機票+酒店等,也就是說發展地方性的OTA。”
出路三:瞄準國際業務
國內航企紛紛去除機票傭金,一些代理商便瞄準國際機票業務,試圖尋找新的盈利點。
近幾年,出境游持續升溫,國家旅游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出境游同比增長21.38%,國際機票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騰邦國際的國際機票銷售額占比20%,2014年增速45%。
不少票代看中國際機票市場,試圖從國際機票方面彌補國內機票傭金的損失。有業內人士指出,由于國際航線的人工成本較高,因此國際航線的代理費并沒有取消,瞄準國際機票不失為一種策略。
不過,瞄準國際業務無法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應。顧斌表示,國際機票的價格并不如國內透明,但透明化是必然趨勢,降傭也是必然趨勢。“轉向國際機票只能幫助票代撐一段時間。”
勁旅網總裁魏長仁稱,國際機票代理的門檻較高,國內OTA和在線旅游平臺在此方面投入也很大,中小票代在此方面的發展空間并不大。馬天驕也分析,雖然國際機票需求量增長較快,利潤空間大,但其規模相對較小,并不足以彌補中小票代在傭金方面的損失。
魏長仁表示,傭金歸零之后,票代行業的優勝劣汰勢不可逆,“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有一部分票代會脫穎而出,而一些票代也會衰弱甚至倒閉”。不過,顧斌認為,目前航企仍有80%的機票通過票代出售,未來航企的這一措施是否會給他們帶來實際效益仍需觀察,“票代和航企誰也離不開誰,航企要做好自己的產品,而票代也要適應市場規律”。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安徽合肥廬陽區無人機升空查禁燒
- 下一篇:烏拉特中旗通用機場完成工商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