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90后”小伙的“飛翔”路
工作人員正在對無人機進行飛行前調試。
目前無人機市場方興未艾。在廣饒縣,李文超和他的尖蜂團隊成功研制了國內領先的大載重、長航時植保無人機。用李文超自己的話來說,飛向天空才只是開始,讓天空觸手可及才是目標。
可誰能想到,這些懷揣夢想的創業者是一群平均年齡只有25歲的年輕人。
踏出校園,創辦公司,所有員工都是股東
5月份,在菏澤單縣一鄉鎮的上空,一架無人機在近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空飛行了3天,成功為該鄉鎮提供了一份用于鄉鎮規劃的測繪數據。而以往,要獲取這些數據需要人工經過近兩個月的測繪才能完成。
“這是我們公司研制的測繪無人機,除了能為規劃建設提供精確的數據外,稍加改造后還可提供線路、管道巡查,架設電線等服務。”在尖蜂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辦公室里,董事長李文超指著一架小型的無人機向記者介紹,該公司生產的無人機還可用于航拍,但目前主要經營的是植保無人機。
在記者采訪過程中,公司的“高管們”圍攏在一起,興奮地介紹著公司的產品和優越的性能,但從他們的面龐可以判斷,這是一群年輕人。
“我是1991年出生的,大學畢業剛剛兩年。”覺察到記者的疑惑,董事長李文超做起了介紹,我們團隊有12人,除了兩個86年的“80后”,其余均為“90后”,平均年齡是25歲。
“我們尖蜂團隊所有員工都是公司的股東。”李文超笑呵呵地說,剛創業的時候公司需要近100萬元啟動資金,但我們剛從校園出來,沒有這個經濟能力,都是靠家里資助,把這筆錢湊齊的。
說起為何要走這條創業路,李文超告訴記者,他從小就對在天上飛的東西近乎癡狂。大學時代,李文超更是把能用的錢都花費在了無人機上。自己研制無人機,墜毀7架,飛丟3架,損壞云臺5個……在畢業的時候,李文超用自己研制的無人機拍下了他們的畢業典禮。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與這些同樣熱愛無人機的年輕人在一個航拍活動中結識,也促成他們作出了一個重要決定:把興趣轉變為事業,要創業,要成立一家無人機公司。
就這樣,今年3月,尖蜂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造出國內領先植保無人機,成功噴防農作物40000多畝
尖蜂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只是第一步,小伙子們興奮過后又開始思索:我們要做什么樣的產品?怎樣才能將產品做到最好?公司未來怎樣規劃?帶著這些問題,他們又走上了考察學習的道路。
“我們得知深圳有生產無人機的企業做的很成功,所以我們便到那里去學習了。”李文超說,由于創業之初資金緊張,外出學習時,他們擠賓館、吃泡面,虛心學習、總結經驗。終于,在回來后他們決定從植保無人機做起。
“植保無人機的市場需求應該是最大的。”李文超說,現在農業發展確實是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管理,成方連片的噴防作業就為植保無人機帶來了無限商機。
在考察過程中,他們了解到,目前植保無人機市場上很多無人機都存在載重量小、續航里程短的問題,使得無人機在噴防作業中的作用大打折扣。怎樣才能使無人機載重量大、續航時間長呢?尖蜂團隊將這個問題列為公司要攻克的第一道科研難題。
為此,他們從改造電池入手,通過一遍遍手工組裝,反復試驗,終于在理論上達到了預期目標。緊接著,他們又改造了機身,材料也換成了更輕的碳纖維材料,下一步就是試飛了。
由于沒有試飛場所,野外試飛又怕飛機跑丟,他們便把僅有的兩間辦公室清空了一間作為試飛基地。第一次試飛所有人都忐忑不安,既希望飛機一次試飛成功,又害怕飛機摔毀浪費本就不足的資金。可意外還是出現了,當電源打開時,飛機突然起飛無法控制,由于擔心飛機撞毀,李文超和公司技術總監于松周用身體攔住了飛機,并小心翼翼地壓在了身下,可這架6旋翼無人機的螺旋槳卻絞爛了李文超的棉衣,并割斷了于松周的手筋。
第一次的失敗并沒有讓他們放棄,終于在經歷了十幾次試飛事故、損失近30萬元資金后,載重35公斤、航時30分鐘以上的植保無人機研制成功了。這款無人機還設計了即充即用電池,實現了噴防作業的不間斷連續工作。
為了讓用戶更好地了解無人機的優越性能,也為了賺取部分利潤,尖蜂公司還成立了尖蜂飛防中心,上半年已在東營、濱州、淄博等地完成了40000多畝小麥、玉米、棉花、果樹等作物的噴防作業。前不久,又剛剛簽訂了一單30000多畝的玉米噴防訂單。
申報專利6項、年內目標產值2000萬,將來或實現無人機快遞投送
要做就做國內最好的無人機企業!這是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李文超常說的一句話。“可以說,在植保無人機市場我們公司已在技術上處在了領先地位。”李文超說,結合前期的研發,我們已經申報專利6項,其中外觀1項、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4項。
成熟的產品是公司前進的保障,完備的售后服務網絡在公司以后的發展中尤為關鍵。李文超說,目前國內無人機市場起步不久,多數企業在售后服務上還不完善,我們要想抓緊客戶,就必須在售后服務上做文章。
李文超和他的團隊針對用戶培訓專門編寫了一套完善的教程,并將理論培訓與實際操作結合,讓無人機操作培訓實現了流程化。此外,每一架售出的無人機,尖蜂團隊都會定期跟蹤回訪并通過實時數據傳輸實現指導。
憑借對產品的精益求精和優質的服務,短短幾個月,尖蜂團隊已與來自河南、新疆、東北的多家客戶達成了合作意向,預計銷售無人機30架以上。“今年我們的目標是銷售植保無人機200架以上,實現產值2000萬元以上。”李文超對公司的前景充滿信心。
談起公司未來的規劃,李文超說,植保、航拍、測繪等常規的功能型飛機仍會是公司的主營業務,但公司也會考慮發展一些新業務,搶占新興市場。例如,投遞、送貨無人機。
李文超說,前段時間他們已在理論上實現了飛機的自動避障功能,預計一年左右便可應用在無人機上。屆時,公司生產的無人機便可用于精確投送貨物、投送快遞等,誤差可控制在1米內。而目前,尖蜂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與國內知名電商企業洽談無人機投送快遞業務。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2015通航大會大學生航模大賽啟動
- 下一篇:淄博某酒吧租直升機宣傳 花費七八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