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通航飛行“看得見、聯得上、管得住”
北斗短報文首次應用到飛行服務系統,成都造低空空管系統完成研制
“最近的節奏就是一直出差。”7月2日,張翔從外地回到位于成都高新西區的公司。
他所負責的中電科航空電子有限公司(簡稱“電科航電”)低空空管項目,經過兩年多的開發研制,已經基本完成,目前正在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機場進行最終的外場試飛驗證工作。
簡單來說,這個項目旨在提高低空空域飛行的可靠性,“看得見、聯得上、管得住”。
通訊覆蓋不了空管員飛行員可用短報文通信
“首次實現北斗短報文在飛行服務系統中的應用”,張翔介紹,通過這條低空空管系統,在裝載北斗設備的飛機上,飛行員通過安裝了專用軟件的智能終端即可與地面塔臺進行短信通訊。
如此一來,空管員和飛行員之間能夠完成自由文本、飛行信息、數字信息,乃至簡單圖像信息的傳輸。以后,在超短波無線語音通訊覆蓋不了的地方,空管員或服務專家可以通過北斗的短報文功能進行有效的通信,甚至在出現緊急故障的時候,飛行員、航空器也可通過該系統有效地獲得地面的救助。
目前,電科航電已經把低空情報、監視、空域和氣象四個子系統整合為一個完整系統,將原本四個獨立的工作席位集成到一起,以提高低空飛行服務站的工作效率和飛行安全性。
該系統外場試飛驗證工作于2015年3月正式啟動,目前已完成飛行服務站、通信監視遠端站、自動氣象站等設備的安裝調試、系統聯試、試飛及測試工作,并基本實現了本場和訓練空域全覆蓋。
下一步,研發團隊還將進一步豐富系統的功能和服務內容,未來將能夠讓用戶像在蘋果App Store里下載應用軟件一樣,方便地使用系統的通用和定制服務。
飛行服務保障體系成為萬億通航市場發展前提
我國低空全面開放漸近,意味著通用飛機未來使用1000米以下低空空域將更加方便快捷,在大部分低空空域可以做到自由飛行。
低空開放將極大地促進通用航空的快速發展,預計到2020年,我國通航作業飛機將超過5000架,通航企業將達到500家以上,通用航空作業量達到每年200萬小時,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9%。機構數據顯示,未來十年我國通航市場需求或超萬億,年均增速近30%。“低空開放了,但總得有規則、有服務,飛機才能安全地飛上去。”張翔認為,在此背景下,通用航空飛行服務之一保障體系成為通航能否快速發展的前提。
他打了個比方,有了低空空管系統,就像是汽車開在高速公路上,而如果沒有這個系統,就像是開在村道上,“一會兒要擔心有沒有人跑出來,一會兒要擔心路面有坑洼。”
目前在做低空空管系統研發的,并不只電科航電一家,但張翔認為,正是面向未來未定的市場,才有機會。
在成都高新區,瞄準航空市場的也不只一家。成都高新區大力發展以航空裝備產業為主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目前已聚集規上工業企業48家,培育出海特等上市企業,聚集了中電科、中航空天基地、艾特航空等一批重點企業,形成航空電子、航空維修及零部件制造等產業特色。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乘坐直升機看大美石家莊(圖)
- 下一篇:中科院旗下首家無人機 研究所落戶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