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境游:中澳市場新動力?
6月17日,中澳兩國政府代表在堪培拉正式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澳大利亞政府自由貿易協定》。隨著中澳兩國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澳大利亞宣布將對中國游客提供10年多次往返簽證,成為繼美國、加拿大、新加坡之后第4個對中國游客提供此類簽證的國家。此項簽證政策的修改,將為中國游客去澳大利亞旅行提供更大便利。
澳大利亞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據表明,2014年2月~2015年1月,來自中國內地的游客人數達到了81.78萬人次,比上一年同期的74.72萬人次增長了9.4%。繼新西蘭之后,中國成為了澳大利亞第二大入境游市場來源國。
旅游成為帶動經濟發(fā)展的希望
6月16日,澳大利亞聯邦儲備銀行召開了貨幣政策會議,強調目前的澳元匯率仍然被高估。為了進一步提振澳大利亞的經濟,澳大利亞聯邦儲備銀行認為,澳元匯率需要進一步降低,而這需要實施更多的寬松貨幣政策。
自2015年以來,澳大利亞經濟面臨著三重打擊,即大宗商品價格暴跌、礦業(yè)投資顯著減少和財政政策重新收緊。澳大利亞經濟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而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速約為2%,如何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政府的頭等大事。在這種情形下,澳元匯率持續(xù)走低將為某些行業(yè)帶來新的投資。而今年中國出境游市場的發(fā)展,再次引起了澳大利亞政府和企業(yè)的高度關注。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近年來,中國出境游市場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澳大利亞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據顯示,中國游客帶來的直接價值是在澳大利亞每年消費約50億澳元,預計2023年將達到130億澳元。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了澳大利亞第二大入境游市場來源國,而航空運輸業(yè)勢必成為拉動旅游經濟發(fā)展的主要平臺。
根據洲際酒店集團最新的全球旅游經濟研究報告,預計2023年到悉尼的中國游客人數將比現在增長98%,到墨爾本的中國游客人數將增長109%,而到布里斯班和黃金海岸的中國游客人數也將分別增長90%、86%。初步估算至2023年,針對中國出境游市場的發(fā)展,澳大利亞的航空運力需要在現有基礎上增長40%~50%才能夠實現這一預期目標。
中國出境游市場的迅速發(fā)展,也使中國游客成為了世界主要旅游國爭搶的目標。洲際酒店集團預計,2023年前往澳大利亞的中國游客人數約為100萬人次。面對許多國家對中國出境游市場的激烈爭奪,澳大利亞旅游局首席執(zhí)行官約翰·奧沙利文不無感慨地說:“這意味著要理解中國游客在海外度假所尋求的東西,并且不管在哪兒,一旦有需求,我們將優(yōu)化旅游體驗方式以更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
洲際酒店集團負責澳大利亞和亞洲事務的首席執(zhí)行官卡琳·謝博德也表示,該集團在澳大利亞有近一半的賓館針對中國游客市場作了充分準備,比如專門配備了會說普通話的職員、雇用了一些受過中國餐飲培訓的廚師。另外,其還在酒店安裝了能夠實現銀聯卡支付的設備,在賓館房間調試了一些中文電視頻道等。
不遺余力拼推銷
近年來,隨著一些中國航企戰(zhàn)略轉型的實施和進一步加大在國際航空市場上的投資力度,他們在不斷增加部分國際航班班次的基礎上,又新開辟了一些國際航線。另外,在國際航線的市場競爭中,中國航企也在不斷更新寬體機機型,持續(xù)提高服務質量。尤其是中國南方航空自2009年實施戰(zhàn)略轉型和2012年宣布“廣州之路”以來,其在澳大利亞的國際品牌形象和市場份額都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
中國航企加大對澳大利亞市場的投資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中國出境游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也成為澳大利亞一些機場當局和政府部門進一步帶動當地經濟發(fā)展的希望所在。因此,自2015年初起,除了澳大利亞悉尼機場、布里斯班機場和黃金海岸機場的高層領導分別組團訪問中國航企之外,南澳州政府、昆士蘭州政府的官員也不遺余力地到中國的成都、重慶、武漢、西安等二線城市進行訪問,并與一些地方航空公司進行接洽和商談開航事宜。
黃金海岸是澳大利亞昆士蘭州主要的旅游城市,溫和的氣候和美麗的沙灘使其成為很多中國游客到澳大利亞旅游必去的城市之一。但是,由于黃金海岸機場與布里斯班機場地理位置相近,在國際航空市場上的拓展略遜于布里斯班機場,目前尚未有中國航企執(zhí)飛到黃金海岸的定期航班。黃金海岸機場首席執(zhí)行官保羅·鐸納文雖然年過六旬,但是每年都要去中國很多次,向中國航企推銷黃金海岸機場。
保羅·鐸納文希望開通黃金海岸到中國城市的直飛航線。他不無感慨地說:“我真心希望在我退休之前,實現由中國航企執(zhí)飛到黃金海岸定期航班的目標,黃金海岸機場必將為中國旅游市場的發(fā)展帶來更多的便利。”在保羅·鐸納文的努力推動下,澳大利亞捷星航空將于今年9月開通黃金海岸—武漢定期航線。
昆士蘭州旅游局在北京、上海和廣州都設有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旅游推廣機構。為了吸引更多的中國游客和開拓中國出境游市場,昆士蘭州旅游局今年又投資了50萬澳元在中國的一些城市進行旅游推廣。昆士蘭州旅游局首席執(zhí)行官李顏女士說:“中國有望在明年取代新西蘭,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入境游市場來源國。對中國旅游市場的開拓,一定會帶動澳大利亞航空、酒店和旅游業(yè)的新發(fā)展。”
慎思中澳市場的機遇
2015年1月23日,中澳兩國民航局修訂并簽署了新的《雙邊航空運輸協定》。修訂后的《雙邊航空運輸協定》進一步增加了中澳兩國之間的航空運力,航空運力座位數將從過去的每周雙向4.5萬個座位,在2015年10月增至每周雙向6.1萬個座位,在2016年10月增至每周雙向6.7萬個座位。
目前,執(zhí)飛中澳航線的中國內地航空公司有南航、國航、東航和四川航空,澳大利亞方面僅有澳航執(zhí)飛悉尼—上海航線。但是,各家航企運營表現不一。就2015年第一季度的運營情況來看,除了國航之外,其他航企均比歷史同期有很大的改觀。在歷史同期旅客運輸量方面,南航增長了13.2%,東航、川航、澳航分別增長了15%、34.3%、10.9%。
在這5家航空公司中,今年第一季度,南航以462班的運輸量占到了總運力的39%,東航以360班占31%,國航以193班占17%,澳航以99班占8%,川航以61班占5%。但是,在澳大利亞始發(fā)客座率方面,南航以85.1%的平均客座率穩(wěn)居第一,隨后是川航(81.7%)、澳航(80.4%)和國航(80.3%),而東航的平均客座率則為77.8%。
從2015年第一季度的運營數據不難看出,隨著航班量的增長,南航在澳大利亞市場上的平均客座率也有所提高。相比之下,2015年第一季度,國航的運輸量比歷史同期有所減少;東航在增加航班量的同時,平均客座率表現欠佳;雖然川航的平均客座率比歷史同期有所提高,但是低廉的票價和較少的航班量在短期內不會明顯地推動市場發(fā)展。
隨著中澳航線運力的松綁和中國出境游市場的發(fā)展,市場在充滿機遇的同時,也值得航空公司深思。一方面,航空公司要考慮市場投資與收益產出是否符合長遠戰(zhàn)略的利益,投入運力的增量是否與旅游經濟的增長相匹配。在僅有2300萬人口的澳大利亞,國際航空運輸市場競爭極為激烈。經過一年的運營,海南航空2012年不得不停航深圳—悉尼航線。對航空公司來說,產品的設計和推出能否滿足市場需求值得思考。
另一方面,中國航企在澳大利亞拓展市場,不能只依靠中國出境游市場的單向性來發(fā)展航線,更多的是要考慮如何借助中國出境游市場的發(fā)展,提供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以打造網絡樞紐,培育中轉細分市場和提高國際網絡中轉能力。因此,中國航企應在提高成本管控能力的基礎上優(yōu)化運力,并借助中國出境游市場的發(fā)展,形成良性的網絡收益結構。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