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模式引領通用航空產業轉型升級
從2009年的2家通用航空企業、3架通用航空飛機,到如今的90余家通用航空企業,2家飛行學院、115架通用航空飛機……這組數據,是對西安航空基地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狀況的簡單描述,也見證著近年來陜西通用航空發展的大提速。
如今的陜西,已成為眾多通航領域創業者眼中的香餑餑,吸引著眾多企業來此安家落戶,發展壯大。而西安航空基地在不斷實踐中創造的通航發展“西安模式”,也引領著我國通航產業的轉型升級,助推我國通用航空產業大發展。
打開西安航展這扇窗
陜西率先“飛”起來
“南有珠海航展,北有西安航展”,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現已成為我國通用航空產業重要的合作與展示平臺。
提及當初舉辦通航大會的初衷,西安閻良航空基地黨工委副書記張炎坦言,當初主要是從讓大家了解通用航空出發的。“什么叫通用航空?這一產業能帶來什么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通航能做什么?2007年我們開始做通航產業時,從地方政府,到企業、民眾都不是很了解。要讓大家都知道通用航空,然后培育市場,我們便決定舉辦通用航空的專業航展,以此來吸引社會各界對通用航空的關注,搭建行業交流平臺,營造通航發展氛圍。”
事實證明:當初這一舉措是具有前瞻性的。通過舉辦前三屆通航大會,“西安航展”其專業性、國際性、關注度、影響力均達到了相當層次。同時,大會也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參展人數30余萬人,交易飛機330余架,簽約項目近100個,引資360億元……這些,對助推陜西通航產業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僅在西安航空基地內府機場,五年來,共計飛行6030小時、43526架次,占西北地區飛行總量的43%,飛行量居于全國同類通航機場的前列。陜西在全國“先飛起來”,已成為現實。
鑄就通用航空產業鏈
“西安模式”效應彰顯
隨著通航大會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西安成為了中國通用航空領域最受關注的熱點區域,“以飛行帶市場、以市場帶產業、以產業促發展”的特色路徑受到廣泛關注,被稱為通航產業發展的“西安模式”。
發展通用航空,要有模式,要有理念,要有平臺。正是通過一屆屆的通航大會,在不斷探索和實踐中,航空基地形成了“園區引領、機場先行、展會搭臺、市場拓展、鏈式聚集、融合發展”的發展模式,在國內頗具影響。
這一點,從一組數字變化就能看出來:2009年之前,陜西通航產業幾乎是一張白紙,只有2家企業、3架飛機。而截至今年7月,航空基地入區企業已達90余家,飛機115架,還有2家飛行學院。這些企業分布在通用航空產業的各個領域,特別是在通航制造、航空會展、機場管理、飛行培訓、航空旅游等領域,已在陜西形成了明顯的產業集聚效應。
或將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
通用航空發展大有可為
通用航空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國家先后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中國通用航空產業已迎來加速發展的最好時期,地方政府和企業可大有作為。短短6年,在三屆通航大會的帶動下,西安通航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行業規模、服務能力、創新水平等均處于全國前列,為我國通航產業發展貢獻了力量。
通航大會的舉辦,為陜西航空產業注入了全新活力。受通航大會輻射帶動,航空基地搶抓國家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契機,以“通用航空產業試點園區”為核心,推動空域管理改革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引領通航產業良性快速發展,進一步擴大了陜西西安通用航空產業的對外影響。
陜西通航產業增速已躍升西北首位,逐漸形成干線飛機、支線飛機、通用飛機“三機并舉”的強勢局面。陜西航空大省的地位進一步得以確立,正向航空強省穩步進軍。“國家有政策,市場需求高,未來五六年,將會有更大的突破。”張炎對通航產業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