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展“跨界”無人機展 盼明確飛行規則(圖)

第12屆上海國際模型展覽會日前在上�?鐕少彆怪行呐e行。這個在國內模型運動屆享有極高知名度、被縮寫稱為SIME的展會,今年首度遷至新會場,并且創下了歷屆展會規模之最。而比起規模擴張,SIME2015上更加顯眼的特征則是這樣一幕:一個接一個展臺的無人機靜態展示或是飛行、航拍表演,占據了最顯眼的位置……由模型展向無人機展的跨界越來越明顯。

在本屆展會現場,記者看到,幾乎所有的航空模型參展商,都同時陳列出了無人機展品,并且把無人機放在比傳統航空模型更突出的位置。而在展會主入口附近,最顯眼的十余處大參展商展臺,主角更差不多清一色是無人機。

不少參展商工作人員告訴以觀眾身份詢問的記者,近幾年,模型展上無人機的比例不斷提升,而今年隨著規模顯著增加的新會址啟用,他們更得以大規模展示、并且在展館內開展無人機飛行表演;工作人員還表示,在參展的熱鬧秀場之外,無人機、特別是航拍用途的無人機,也都被航空模型企業作為最重要的新業務之一。
航空模型與無人機,到底還有什么差別?對于這個問題,參展的專業人士也表示難以仔細區分。他們介紹說,傳統航空模型一般不承擔額外載荷,但今天,航空模型的動力也在不斷加強,只要稍微加幾個部件,就可以掛載小物件、遙控拍照,與專業研制的無人機早已界限模糊、互相融合;甚至有參展工作人員反過來笑稱:“無人機要是不裝什么東西、純粹飛一飛,不就等于是航空模型嗎?”
除了航空模型的整件生產企業紛紛展示無人機整機,航空模型的軟硬件部件生產商也不落人后,在現場紛紛陳列展示,提供無人機飛控方案、專業部件定制改造等服務。
然而,航空模型與無人機的產品界限越模糊,另一個問題就越突出:它們該怎么飛?
顯然,至少航空模型企業在參展現場對此依然相當謹慎,所有的飛行表演都在展館內、利用頗具規模的挑高空間進行。對于有觀眾問到的為什么不出去飛,展臺工作人員解釋說,參展時有要求,不能隨便把自家飛行器拿到室外飛行。
而當關注航模運動的觀眾進一步問及,如果自己買下來,能不能像過去開展航空模型體育運動一樣開飛,不少參展方工作人員顯得不那么確定。有的建議,只要飛的場地、高度跟過去的航模差不多就好;也有的建議航模運動愛好者或者航拍愛好者自己把握,別飛太高、別飛到輸電線或者手機信號塔附近就行。無論是使用者或者生產者,都對規則感覺沒底。
一位從SIME首屆開展以來就參加活動的資深航模運動愛好者林先生告訴記者,早些年,無人機尚未熱起來的時候,自己參加航模運動,可以選擇相關的軍體俱樂部、航模俱樂部等等,而無人機越來越容易獲得,普通人自己就能飛,規則反而弄不清楚了;他和很多愛好者也對早幾年首都機場周邊無人機擅自航拍、責任人被追究刑責的新聞記憶猶新,不希望誤觸雷區。
無人機的監管在全球范圍內也是一個新課題,傳統民航飛機的航路、時刻申請,已有嚴格規范,卻難以直接適用于無人機,各國民航監管部門因此都在探索之中。不久前,不少專業人士已經提出,“文火慢煮”、循序漸進開放我國低空空域的思路。而在無人機企業之外,這一低空管理思路顯然不能僅僅關注專業無人機生產、運營單位,還需要兼顧正在跨界而來、并且本就有相當群眾基礎的航空模型運動領域。c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