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飛機助力中國邁入工業“4.0”時代
11月2日,中國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機首架機在中國商飛浦東基地總裝下線,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研制大型客機能力的國家,承載著中國人30多年的“大飛機夢”變為現實。
85歲高齡的程不時是中國首款大飛機運-10的副總設計師,34年前,中國第一架大型客機運-10在成功飛遍全國各大城市后,不得不因為種種原因黯然謝幕。但是多年來中國人民并沒有停止自己夢想的腳步。同時兼任C919專家咨詢組成員的程不時在大飛機亮相一刻,他滿含熱淚:“非常感動,1980年我送上了我們20世紀研制的最大的客機運-10飛上藍天,今天我們21世紀的民用飛機,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這是中國夢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世界上已經有播音、空客這樣技術成熟的民用客機,那么中國為什么還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去研制呢?C919大型客機項目總指揮中國商飛董事長金壯龍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中國商飛公司的時候,跟我們說過,我們要改變過去那種邏輯,也就是說‘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那種邏輯,現在要把它倒過來,我們要花更大的力氣去研制中國自己的飛機。”
所謂大飛機,是指起飛總重量超過100噸的運輸機,也包括150座以上的干線客機。據介紹,C919大型客機是中國首款按照最新國際適航標準研制的干線民用飛機,于2008年開始研制,全機長度38.9米,機高11.9米,158座,航程約為5555公里,可滿足航空公司對不同航線的運營需求。
中國的裝備制造業長期以來處于低端發展水平,經濟體量龐大而強度不足,對外來技術的依賴度很高,一直缺乏自主研發核心技術以及創新機制,導致無法在全球形成核心競爭力。國防科技領域專家宋忠平認為,從國際競爭的角度來看,中國有必要自己掌握飛機的研發技術,這同時也是國人的期望,“有很多的核心技術是西方的一些航空公司不可能賣給你的,而且呢,他們也會壟斷相應的專利,所以的話,如果你選擇他們這些產品的話,可能會導致你的飛機想要出口,或者說想要形成和他的競爭力就比較難。所以從中國研制C919的角度來看的話,我們需要把一些核心技術,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
航空產業一直被譽為“工業之花”,能夠大大促進經濟增長。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美國民用飛機銷售額每增長1%,GDP就增長0.74%。另有研究表明,向航空工業每投入1萬美元,10年后就可以產生50萬至80萬美元的收益。
根據市場預測,C919成功進入市場后,總銷售量有望達到2000架次左右,這將開啟一個規模達到萬億元人民幣的市場。據估算,若C919現有517架訂單全部交付,首批將獲得257億美元以上的收入規模。巨大的市場空間和高附加值成為中國商飛研發C919大型客機的動力。中國商飛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表示:“我們未來中國市場會有一個很大的需求量,據我們估計,在未來20年類似于像C919這樣的飛機,我們大致需要5000到6000架,所以這么大的一個市場需求,會產生一個很大的經濟拉動作用。”
其實C919體現的不僅是一架大型飛機的價值,更關乎中國整個國家制造業水平的發展。作為高端制造業的集大成者,大飛機制造幾乎融合了機械、電子材料、化工等所有門類的高新技術,大飛機的制造對中國制造業具有極強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因此,中國的中長期科學和技術規劃發展綱要將大飛機項目列為16個重大專項之一,今年5月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綱要也將航空航天裝備列為十大重點領域。宋忠平介紹說,C919從零件到部段,都有國內各個供應商的參與,通過各個行業在民機產業鏈上的融合發展,促進了各行各業的轉型升級,同時顯著提升了國內航空工業的工藝水平、制造能力,“我們在研制C919的時候,國內很多廠商來進行單獨研發,最后進行組裝,所以這就會讓我們各個行業的基礎工業能力有一個比較大的提升,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在C919上用的非常多,所以這也表明,隨著飛機的推出,包括明年的試飛,以及我們將形成批量的生產,會催生中國基礎工業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目前,C919已經確定了同時取得中國、美國和歐洲的適航證,按照計劃,將于2019年實現批量交付。與此同時,C919的繼任者,國產大型寬體客機C929也已經進入關鍵技術研制階段。但在宋忠平看來,C919已經不僅僅是一架飛機,它的背后是中國長遠戰略利益的考量,“C919現在已經下線并且推出,那么我們的C929,C939實際上都已經列入到了計劃范圍之內,表明了中國是希望從之前的飛機以買為主的方式轉向以自我制造為主的方式,一個國家如果光靠買,那么他不能稱之為制造大國,只有讓我們的飛機不斷地從我們自己的飛機廠商里面飛出來,才能夠形成為我們自己的制造強國。”
《中國制造2025》作為中國工業4.0藍圖的綱領性文件,明確表明之后的五年里,航空業作為國家高端制造業的代表,將得以大力發展。而面對人口紅利消失,勞動成本上升,產業結構低下的大背景,中國制造業升級勢在必行。《航空知識》副主編王亞男認為,C919給了中國工業升級的一個機會,對制造業拉動作用明顯。大飛機的研發制造,勢必帶動整個產業鏈的同步大發展,“中國的大飛機從一開始走的就是高端水準的國際化的合作路線,我們可以通過大飛機的項目拉動中國的整個制造業產業鏈向上游移動,這個上游一個是產品的上游,另一個是技術的上游,有這樣的驅動力,中國的制造業才有可能實現一個大的轉型。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制造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高鐵,核電已經成為中國制造的支柱產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底訪美期間,中美兩國企業簽署了共建美國西部快線高鐵的協議,11月訪英期間,中英兩國企業又簽訂了60億英鎊的核電大單。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將為高鐵和核電“走出去”提供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中國商飛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認為,得益于國內巨大的消費市場和國家對航空服務業的支持,未來大飛機必將成中國高端制造業的又一支柱,“這架飛機完全是按照國際標準來進行設計的,而且這架飛機的設計一開始就立足自主創新,所以我們的目標就是把滿足中國市場需要的同時,我們也面向國際市場,而且從現在來看,我們已有相當數量的國際訂單,而且正和國外的一些航空公司正在洽談銷售問題。”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