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業跨越 助推成都融入全球產業鏈
作為資深海關人士,李棟梁對成都海關監管工作最深的體會是“加班”。
15年成都海關的工作經歷讓他見證了成都進出口貿易近年來發生的歷史性飛躍——15年的時間,成都海關監管貨運量增加了20多倍。出關產品從當年以皮鞋、服裝為代表的低附加值產品升級為精密儀器、電子產品、生物醫藥等高附加值產品。“這些年報關單量成倍上翻,深夜1點已經成為我們的標準下班時間。”
在民航數據突飛猛漲的背后,一系列每年不斷被刷新的數據也彰示著這座城市日益提升的對外開放度和經濟活躍度:入駐成都的世界500強企業達到268家;85條國際(地區)航線輻射全球;獲批的駐蓉領事機構達到15家,成為中國領館“第三城”;成為全國第4個72小時過境免簽城市……
作為中西部發展的“頭雁城市”,成都2014年GDP達到10056億元,成功晉級“萬億俱樂部”。而迅猛發展的成都航空業正助推成都經濟更深更快地融入全球產業鏈,協力成都向“國際性區域中心城市”快速邁進。這也是成都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確定的“十三五”發展目標。
航空助力
在機場貨站,《中國經營報》記者看到海關關員劉文娟正在查驗幾個巨大箱子。箱子里裝的是由中航工業成飛民機公司生產的飛機前登機門,共有9件。這批貨物的目的地是美國達拉斯沃斯堡機場。而另一批來自英特爾[微博]成都工廠生產的芯片也在候檢的貨物之中。包括世界500強在內的大量巨頭公司的貨物經過成都海關的查驗,飛送全球各地。
在李棟梁看來,成都航空業大發展的基礎來自于成都產業的強勁發展,而航空業的突飛猛進也助推成都產業發展成功上位。“相輔相成,互為支撐。”
隨著英特爾入駐成都,成都的電子產業迎來一輪爆發式增長。大量電子產業的上下游企業緊隨而來,包括富士康、京東方、戴爾[微博]等都帶著大量的配套企業入川。數百家電子企業落戶成都直接帶來出口貨運需求的高速增長。目前,成都已成為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全球80%的iPad、50%的筆記本電腦芯片、20%的筆記本電腦都是“成都制造”。同時成都也成為中國最重要的軟件外包城市。據統計,2014年成都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5446億元,預計2020年將形成萬億級產業。
IT服務和電子產業的高速成長,讓成都的外向型經濟迅速發展。包括UPS、聯邦快遞(Fedex)和中外運敦豪(DHL)三大國際快遞巨頭在內的航空公司爭相在成都開通貨運直航航線。
“成都民航業的快速崛起,說到底是全球產業鏈的內在需求。”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中心主任戴賓表示,以電子信息產業和IT制造業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的迅猛成長,使得成都成為全球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而作為產業鏈不可缺失的環節,航空業也借此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巨頭抉擇
作為擁有比肩國內一線城市發達航空網絡的內陸城市,成都正借助“空中新絲路”化解深處內陸的地理區位劣勢。
“繁密的航線網絡、高效便捷的物流體系,在某種程度上讓傳統區位優勢成為一個陳舊的概念。”在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丁剛看來,擁有國內一流航空網絡和蓉歐快鐵等國際鐵路貨運體系的成都,正在成為中國內地通往歐洲的“前哨”。作為國家“向西開放”和“一帶一路”的戰略支點城市,成都具備多重區位優勢,是與歐亞大陸橋的重要交匯點,連接多條經濟走廊,也便于就近融入和參與多區域經濟的發展。其次,成都是西部的大樞紐,是重要的消費基地、物資集散地、制造業基地。而完善、高效的航空網絡吸引著更多的企業和投資涌入此地,推動成都進入一個更高發展階段。
成都本身體現出的優越性,讓外資開始搶灘成都。長期負責招商引資的成都市投促委副主任陳賦表示,成都如今已有6650家外資企業,除了傳統意義上投資規模較大的國家和地區,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選擇投資成都。大眾、英特爾、德州儀器、西門子等世界頂級品牌,不約而同地加大對成都的投入。
據統計,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有268家已經落戶成都。即使與許多沿海發達城市相比,這個數字也毫不遜色。僅2014年,成都市利用外資就達到了100億美元。而作為互聯網經濟的代表,包括阿里巴巴[微博]、京東、亞馬遜[微博]等30多家全球性電子商務領域領軍企業也在成都設立了區域總部,80%的全國網絡零售百強企業以成都為中樞完成西部市場布局。
位于成都的新川創新科技園負責人坦言,選擇成都就是看中了這里的諸多優勢,而便捷發達、通達全球的航空網絡是其中重要的一點。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英國航空公司在今年9月迎來了成都—倫敦直航兩周年。英航大中華區及菲律賓總經理高韻詩對于該航線的運營情況“十分滿意”。在她看來,“成都是中國西部的經濟中心,城市地位非同一般”,而發達的航空網絡,讓成都具備更多吸引外部資源的能力。英航已經制定長期發展戰略計劃,計劃以成都為中心,輻射整個西部地區。
未來之功
發達的航空業作用于成都的“正效應”還在持續增長。
隨著成都打造“國際性區域中心城市”的步伐加速,各個行業都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會。作為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國際購物天堂,成都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游客的關注。2014年四川省的旅游人次突破一億人次。據萬事達發布的年度旅行研究“全球目的地指數”統計,在全球十大快速增長入境旅游城市評選中,成都位列第二。
今年6月,萬達[微博]集團宣布將在成都投資千億,其中550億元投向都江堰國際文化旅游城項目。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表示,作為萬達在文旅領域最頂級的項目,該項目在2018年建成之后,預計將為都江堰每年帶來3000萬人次的客流量。“萬達之所以敢在成都投資如此巨大的國際性文旅項目,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正是成都擁有包括航空在內暢通便捷的國內交通體系。”戴賓表示。
“隨著成都經濟的發展和第二機場的修建,包括國際航線在內的航線數量還會不斷增加。”四川師范大學[微博]旅游學院副院長陳乾康表示,根據此前所進行的專題研究,一條國際航線的開通能帶來2萬~3萬國際游客。同時,大型樞紐機場客運量每增加100萬航空旅客,可為周邊區域創造1.3億美元的經濟收益。
在賽思(香港)國際會展商務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蛟看來,包括會展業在內的各個行業都會得到成都航空業利好的輻射。他認為,會展業是與航空業有著密切關系的產業,發達的航空物流是會展業發展的基礎支撐之一。“而成都作為會展之城聞名全國,發達的航空體系發揮了強大的作用。”
成都市經濟發展研究院副總經濟師、城鄉產業規劃所所長鄧睿表示,擁有發達航空業的成都將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范圍內的高效率要素資源,促進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聚集,使成都成為全球經濟產業體系中的重要節點,有利于進一步強化新常態下成都在西部地區的核心地位和主導作用,打造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