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通用航空“蛋糕”有多大?
5年之后廣州通用航空的需求將以3倍的速度增長。新華社發
廣州通用航空“蛋糕”有多大?近日,記者從廣州市發改委牽頭制定的《廣州市通用航空發展規劃(2016—2030年)》獲悉,廣州提出打造“全國重要通用航空綜合服務保障基地、亞太地區商務航空營運中心”目標,計劃未來5年廣州服務類通用航空服務需求量增加3倍,產生社會效益90億元,到2030年社會效益將達到2400億元。社會普遍關心:廣州通用航空將給珠三角城市群帶來哪些效應?廣州通用航空產業將帶來什么樣的投資機會?
A.大交通
珠三角城市群交通實現互聯互通
此次廣州發布的通用航空發展規劃,預計到2030年修建的通用機場達到37個,實現“15分鐘航空圈”覆蓋了所有行政區域和市內重要熱點場所。而以廣州為中心、輻射珠三角地區及周邊重要城市的通用航空服務網絡也將形成,從廣州乘坐直升機前往珠三角地區及周邊重要城市也將不是難事。
實際上,珠三角城際航線已有先例。在2015年12月30日,廣深珠直升機城際航線正式開通。這條航線實際是由星雅航空開通的廣州、珠海、深圳三地之間的低空直升機航線,這讓人們意識到,珠三角城際航線成為可能,未來,珠三角有望實現高速協同、互聯,有效發揮商務合作、政府接待、醫療急救、消防搶險等重要功能。
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當前廣州通用機場的分布密度、布局平衡和服務能力等關鍵指標差距明顯,通用航空的油料供應、飛機維修保障、空管等保障服務體系尚未建立。與此同時,廣州新型消費需求的產生,不同功能區的產異化業務要求,多元化商務飛行,航空旅游季休閑娛樂等需求不斷上升。廣州發展通用航空迫在眉睫。
作為華南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中心,廣州的經濟水平包含對通用航空的巨大市場需求。廣州位于珠三角中心的地理位置也為廣州發展通用航空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而廣州依賴白云機場及空港經濟區積累的巨大資源優勢,也讓廣州發展通用航空,具備天然的優勢。
立體的航空架構,符合廣州作為國際航空樞紐城市的“十三五”定位。目前,提升白云機場運力及打造空港經濟區已經箭在弦上,而大力發展通用航空,也是支撐國際航空樞紐的關鍵。
而在國家政策層面,近年來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正由試點推廣階段轉入深化改革階段,通用機場建設標準、飛行審批程序規范、通航運營補貼等關鍵領域政策陸續出臺,我國通航發展的經濟與技術環境也得到較大改善,在此背景下,珠三角各地市紛紛出臺通用機場建設規劃。
另一方面,目前全球通用航空產業向亞太地區轉移的趨勢,深圳、珠海等城市紛紛搶灘通用航空業。廣州也開始發力。國家民航局《通用機場布局規劃》中提出,2030年通用機場總量將超過2000個,未來15年全國有望建設1600個通用機場。按照廣東省計劃,到2020年,廣東省通用機場總數將達到20個,新增14個;到2030年,廣東省通用機場總數將達到31個,新增25個。
在此背景下,廣州提出構建高端運營、高端服務、高端研發制造為一體的完整產業發展體系,在通用航空關鍵產品和關鍵技術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B.產業
消費類服務未來5年需求量或3倍增長
去年底,星雅航空和越秀地產等公司聯手合作,廣州、深圳、珠海三地直升機城際通航路線開通。低空飛行經濟潛力被業界普遍看好,廣深之間通勤時間節約3個小時,廣珠通勤時間至少節約2.5小時。珠三角是我國三大重要的公務航空市場之一,據了解廣深珠直升機服務單人單程飛行價格為4999元,公務機未來將是最大的通用航空“蛋糕”。
未來廣州將有37個通用航空機場,可起落直升機。其中2個一類通用機場將落戶南沙和從化。南沙和從化兩個一類通用機場主要以商務航空、短途客貨運、航空旅游及娛樂飛、飛行培訓等內容的消費類通用航空運營服務。
截至2013年,廣州通用航空飛行作業時間只有6256小時,也就是說,5年之后廣州通用航空的需求將以3倍的速度增長。
除了公務機、短途包機等消費類服務項目外,通用航空的“蛋糕”前景遠不止此。通用航空目前已經在農業領域得到使用。
在新疆尉犁縣達西村的棉田里,一架亮紅色的四旋翼無人機騰空而起,“嗡”的一聲用氣流把棉田“砸”出一個坑來,霧化農藥均勻噴灑在棉株的全身。
這架無人機來自廣州極飛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極飛農業項目。這家位于廣州天河的無人機公司2013年便進軍農業領域,開發出了智能植保無人機系統,并在新疆等地推廣農業無人機植保服務,2015年極飛農業在全國作業面積超過56萬畝。
廣州極飛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易丙洪稱,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機械大國,擁有18億畝基本農田,如果每年噴灑5次,每畝作業價格10元,那么在植保市場上,無人機一年的作業收入將達到900億元。
據統計,近年來我國通用航空飛行總量年均增長達10%以上,珠三角城區持有通用航空經營許可證的企業有11家,2013年通用航空飛行作業小時共計64808小時,包含工業作業時間43429小時,農林業作業1524小時,其他航空19855小時。
通用機場背后的產業想象力不可小覷。通用航空意味著較高的維護和使用成本,廣州發改委的前期調查表明,商務機每7年需要深度維修一次,從我國商務機機隊服役年齡看,商務機深度維修將在2016-2020年迎來高潮。因此,此時大力發展通用航空,也是踩中了一個重要的節點。業內專家介紹,每一架飛機每飛行25小時就需要一次檢修,按照規劃,廣州通用航空預計2020年飛行小時達到2萬小時,機隊規模達到50架,倍增的飛行時間勢必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
從廣州發布的通用機場布局規劃來看,近期以通航運營與服務,遠期以通航制造帶動的通航產業發展模式。到一定階段,具備一定的技術基礎和產業轉型基礎后,由運營維修先行拉動制造,轉為以零部件制造、原材料制造等帶動全市通航產業發展的模式。未來,廣州重點發展通用航空運營服務、維修保障、航材交易和航空金融、積極發展通用航空零部件研發制造業,打造通用航空完全價值產業鏈,使得廣州逐步發展成為亞太地區重要的商務航空營運中心,全國重要的通用航空綜合服務保障基地和珠三角地區新型通用航空產業基地。
目前,廣州空港經濟區先后引入了新科宇航和GAMECO兩個國際大型維修企業,目標是建立未來全球最大的飛機維修基地,顯然,通用航空帶來的飛機維修業務,廣州具備天然的優勢。不僅如此,通用航空帶來的零部件維修、制造企業等,也將逐步形成一條產業鏈,而與飛機維修制造、金融、旅游及營銷相關的企業也將紛紛落地,最終有望形成一個龐大的航空產業集群。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