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系統在民航應用取得突破(圖)
4月6日,中國民用航空局批復同意西安直升機有限公司研發的北斗航空監控系統在通航領域內推廣使用,北斗系統在民航領域的應用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分屏監控
北斗系統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四大“核心星座”之一,是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共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2012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推動北斗衛星系統在民航領域的應用”。中國民航近年來一直積極推動“北斗”在民航領域的應用,并確定以“先通用后運輸,先監視后導航”作為“北斗”在民航領域應用的基本策略。

軌跡回放
2009年,民航局發布《中國民航PBN實施路線圖》,明確提出計劃將“北斗”納入未來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中。在中國民航局的積極推動下,2011年1月,國際民航組織(ICAO)理事會以決議形式,支持將“北斗”逐步納入ICAO標準框架。去年,民航局成立了推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國際標準化與民航應用領導小組。

航路信息
自2011年以來,在民航西北管理局的組織下,西安直升機公司邀請來自民航相關部門、空軍監控指揮部門、空管、科研院所、高校的多名專家進行聯合攻關,歷時四年,經過多個版本的改進,研制開發了基于北斗衛星的通用航空監控系統。該系統已在思茅、蘭州、榆林、根河、九寨溝等機場進行了多次驗證飛行,上千小時的飛行測試及應用驗證,形成了穩定可靠的產品,并申報了相關的知識產權;同時,實現了全產業鏈的國產化,建立起一套擁有完整核心技術的航空器監控系統。

航線編制
多機種、多區域、復雜氣象等條件下的大量測試結果表明,西安直升機公司研發的通用航空監控系統覆蓋范圍廣,不受地形、地域和環境限制,可以穩定實現對航空器的實時監控,成功解決了通航飛機在作業過程中“看不著,叫不到”的問題,有效提升了安全水平。該系統充分利用北斗的導航定位和短報文功能,可實現航空器快速定位,航空器與監控中心應急通信,航空器飛行軌跡監控、記錄、回放,航空器飛行計劃編制及對比,航空器偏航報警及邊境線預警等功能。該系統解決了對通用航空器實施監控難的問題,將對我國低空開放、通用航空發展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也為北斗技術國際化作出貢獻。

計劃管理

監控

區域航線編制

折線航線編制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