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自動化 生產集約化 廈航打造配餐數字化車間
隨著公司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廈航每日航食配送量超過3萬份,以更先進的機械化生產代替人工生產已成為配餐發展的必然選擇。根據廈航“十三五”服務規劃,廈航將建立航空配餐智能監控體系,打造數字化配餐生產車間。
目前,廈航配餐部已引進的自動化生產設備包括12種類、200多臺,這些先進設備替代部分人工操作,成為餐食生產的重要生產力,既降低了一線員工的勞動強度,也極大地提升了生產效率。
以原材料加工為例,廈航配餐每天1000斤的腌肉用量,人工腌制一桶需要用手抓揉20分鐘,至少需要4人8小時完成50桶;每天10000多個雞蛋用量,至少得兩人搭檔耗時半天才能完成……而這僅僅是每天使用的上千種原材料中的“九牛一毛”,人工操作早已無法滿足生產需求。廈航配餐部2012年引進“真空滾揉機”后,只需1名廚師分成3次進行原材料和調味品的投放,設備就會自動完成滾揉腌制,并且肉質嫩化、出品率高。而“自動敲蛋機”既可模仿人工磕蛋動作,一小時敲蛋3600個,還能通過前端加裝的光檢,快速識別變質雞蛋。
自動洗米機、多功能蔬菜加工機、包餡機、蛋糕填充機、折角貼標機、報紙打包機、洗碗機、洗盤機……在餐食生產及運行保障的各個環節,配餐部引進的各種自動化設備,極大的“解放”人力、提升效率。對此洗盤大姐陳志云感觸很深:“車間每天使用大鐵盤超過4000個,每個重達8斤,要完成前處理、預清洗、消毒、清洗、瀝干等環節,以前6個人全天候清洗還經常要加班,而今有了‘自動洗盤機’,我們只需完成前處理即可‘坐等’收盤,機器會自動完成清洗烘干,省時省力省事!”
先進的機械設備還可促進餐食品質提升。今年下半年廈航配餐部即將投用的設備還包括米飯分裝機、花式面包生產機等,前者可在松勻米飯的前提下實現精準定量分配,后者可制作形狀多樣、品種豐富的面包,如紅豆包、菠蘿包、法國長面包棍等,花式面包口感還更松軟筋道,滿足旅客不同需求。
此外,廈航配餐部還堅持“設備引進與效能推廣并重”理念,成功建設“熱能回收系統”,回收蒸汽加熱的熱水可用于配餐車間粗加工設備、洗碗機、餐車等清洗。該系統每年可節約成本超100萬元,實現車間大型設備的能量循環利用,打造行業內具有示范效應的節能型車間。
“十三五”期間,廈航配餐部還將科學評估中央廚房運行模式,嘗試引進“機械手”、全自動米飯生產線、智能倉儲等現代化設備,打造自動化生產流水線,提升產品質量穩定性及生產集約化程度。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