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舟60該不該被停飛:皮球已經踢給民航局
新舟60該不該被停飛?
[這些“不安全事件”,根據情節的嚴重輕緩,被分為“事故、事故征候,其他不安全事件”等不同的級別,經民航局航空安全辦公室統計梳理后,每周以“民用航空安全信息周報”的形式下發民航各單位,以督促各方“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如果新舟60飛機知道自己的屬相,一定很想查查皇歷,看看最近是不是不適宜飛行。
2月4日,幸福航空的一架新舟60客機在鄭州降落時,起落架因為“降落后意外緩慢收起”,導致機頭觸地,還沒過一個月,奧凱航空的另一架新舟60客機,又因為左起落架著陸指示燈信號不穩定,一度復飛盤旋最終安全降落。
一個月內的兩次故障,雖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卻偏偏碰巧都與起落架有關,還偏偏在飛機還在空中盤旋沒能降落時就被媒體盯上進行了直播。要知道,這種起落架問題的事情,也在其他成熟機型上發生過不知多少次,筆者就親身經歷過一次國外成熟機型的悄然復飛,直到飛機落地后趴在場內等拖車來拖,問了知情人士才知道自己坐的這架飛機,一度因為起落架故障而降落不了。
25日晚上,奧凱那架“倒霉”的新舟60航班上無辜的乘客,也許同樣是下了飛機打開手機,才驚訝地發現自己剛剛經歷了一次“九死一生”,邊走邊看當時的各種報道,到底是“迫降”了,還是“安全降落”?后來想想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現在還幸運地健在,重要的是下次還敢不敢坐這個飛機。
而當事人航空公司要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應該比乘客要容易得多。盡管運營新舟60飛機多年的奧凱航空,還是首次遇到這樣的故障,但當天晚上,公司就將這次的“虛驚一場”原因,聚焦在了起落架著陸指示燈信號上,昨天經過進一步的核查,起落架主操作系統的問題被排除,焦點進一步聚焦在左起落架鎖定指示燈的底座接觸不良上,正是這一看似非常小的故障,導致信號顯示不穩定,進而影響了飛行員對起落架是否確實放好的判斷。
不過上述調查的進展,只是筆者私下從航空公司處了解到的情況,并沒有得到民航管理局和相關調查組對故障結果的公開認定,而就在這個時候,事件另一方的主角飛機制造商,已經坐不住了。
25日當晚,新舟60的制造商西飛公司,就在其官方網站發布消息稱,將盡快向適航當局申請暫時停飛國內新舟60客機,待對起落架信號指示系統進行全面檢查,確認安全可靠后,再申請恢復飛行。據說,這一迅速的決定,還是西飛公司的母公司最高領導直接下的命令。
消息一發出,效果還不錯,立即得到了來自各方的“點贊”,有的贊賞西飛敢于主動承擔責任,有的表揚其危機公關反應迅速。點贊方所持的立場是:不管原因怎么樣,不管故障是大是小,人命比什么都重要。
對于這樣“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西飛其實也很糾結:好不容易國內有兩家航空公司愿意接受我做試驗品,一家有一半的運力在用新舟60飛,另一家更是所有家當都是新舟60,一旦停飛檢查,這兩家經營上造成的損失估計還要由自己背,后續的訂單還有沒有,也都成了未知數。
可是誰讓新舟60這么倒霉,一個月內連續碰上兩次故障,不仔細看還都跟起落架有關,輿論和大眾心理的壓力可想而知,再加上兩會也快到了,要再出事,不管大小,影響的可能不僅僅只是飛機的品牌。
其實這個時候,更糾結的還是擁有最終判決權的民航局:皮球已經踢給了我,說不用停飛是否會引起公憤?但新舟60的適航證是我發的,現在我要急忙把它“召回”,大眾對我的適航審定能力是否又會更加懷疑?更何況新舟60最近出的這兩起“小故障”,跟我每周給航空公司下發的“不安全事件”通報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這里所說的“不安全事件”,幾乎每周都在發生,有的是航空公司自己匯報給民航局,有的則是瞞報后被查出。這些“不安全事件”,根據情節的嚴重輕緩,被分為“事故、事故征候,其他不安全事件”等不同的級別,經民航局航空安全辦公室統計梳理后,每周以“民用航空安全信息周報”的形式下發民航各單位,以督促各方“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上述“不安全事件”就有一萬多條,這些事件小到航前準備時飛機被垃圾車刮碰,還有出現特別頻繁的飛行中“遭鳥擊”,大到飛行中一臺發動機“停車”,甚至降落時沒掌握好,導致飛機刮到樹枝受損。
相比之下,奧凱這次發生的“不安全事件”,估計連“事故征候”都算不上,而那些被列入“事故征候”甚至是“事故”的不安全事件,也許公眾不一定知道,但民航局處罰起來,也是毫不留情。
比如某航曾經發生的降落時飛機刮到樹枝受損,機長就受到了終身停止商業飛行的處罰,一是由于有伊春空難的前車之鑒,二是這主要也是因為主觀失誤造成。
看看這些,對于奧凱航空停不停飛做出決定,要仔細想想還真不容易,畢竟我們“不差錢”的航空公司由于使用的主要是國外制造商的成熟機型,飛機機齡又年輕,已經多少年沒有遭遇過飛機被停飛“召回”,而最近一次波音的全新機型787夢想飛機一度被暫停運營(當時由于公司的推遲接收而躲過一劫),也是由于多次出現電池故障這樣的共通普遍故障,才被“召回”送檢。
當然,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停飛對于事件的大多數各方并不是壞事,不過,如果過分只關注航空器等硬件問題卻也不是好事。在美國,很多飛機比國內的飛機年齡老得多,有些老舊飛機的儀表甚至用膠布綁著,但與美國的航空公司相比,我國的航空運行環境需要提升的還有很多方面,包括飛行、機務、空管等人員培訓,承運人的日常運作管理、制度等軟性問題,而這些,都不是依靠停飛檢查能夠迅速解決的事情。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國產飛機有那么脆弱嗎
- 下一篇:西飛稱新舟60飛機安全可靠 未提交停飛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