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發改委主任:天津應建至北京新機場城際鐵路
2月26日,習近平主持召開座談會,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會上,習近平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要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
“京津冀一體化”進展如何?三地是否存在利益爭奪?昨日,新京報記者專訪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發改委主任張志強和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工業與信息化廳廳長王昌。
“國家發改委著手首都經濟圈編制”
新京報:京津冀都市區域發展規劃提出多年,目前進展如何?
張志強:首都經濟圈發展規劃,是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做的。此前由北京牽頭,聯合河北、天津提出了規劃的初步方案設想,報國家發改委審查研究。但之后覺得還是由更高部門來協調更好,光靠三個平起平坐的省級政府提出方案,效果不好。為此,國家發改委已經著手首都經濟圈的研究編制。
新京報:編制的進度怎么樣了?
張志強:京津冀地區的區域發展規劃,在我國是提出最早的,也是進展最慢的。全國陸續提出并出臺了若干個規劃,但這個還沒出臺。為何如此?我認為一方面難度較大,另一方面關于如何發展的概念過多,不清爽。
“三地應以經濟圈的視野看各自發展”
新京報:天津具體做哪些工作?
張志強:首先還是要國家層面落實規劃。區域協調發展的起因,還是要解決首都城市病嚴重的問題。為此,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到底怎么調整?哪些保留、加強?哪些則需要轉移?需要有一個明確的定位。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北京就是四大功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這里沒有提經濟中心,相反,對天津的定位,則是“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因此,北京一些產業可以考慮轉移。
新京報:對于北京的人口疏解,天津可以起到哪些作用?
張志強:產業過去了,人口自然就會減少。北京的問題,最根本就在于人口太多,當務之急是將一些不適合的功能疏解出去,把人口增速降下來,這樣對北京而言是解放也是解脫。比如北京有大量IT行業的工作人員,如果這些行業向北京周邊的津冀轉移,人口自然就能疏解出去一些,而且這些行業也不存在必須在北京才能發展的問題。
新京報:你認為這種疏解模式有難度嗎?
張志強:城市功能的疏解,最主要的還是要發揮市場的作用。當然,我認為三地的政府應該更加開明,以經濟圈的視野來看待各地的發展,并做好、落實好規劃和政策的制定。比如基本公共服務,北京天津等能否實現均等化?比如醫保互認;養老保險提取更便捷;在天津和北京機動車都限購、限行的前提下,兩地車牌能否互認?這樣無論是北京到天津創業,還是天津到北京生活,都會更加便捷。
“建議建天津至北京新機場城際鐵路”
新京報:交通是否會影響兩地的協同發展?未來有哪些設想?
張志強:目前兩地的交通已經比較便捷。在未來的發展上,建議將薊港快鐵延伸至北京平谷,與北京城鐵網連接,推動京臺高速、京秦高速、京港高速、唐廊高速等項目加快建設,打造京津一小時緊密圈,實施天津至北京新機場城際鐵路項目,統籌考慮首都機場,首都二機場,天津濱海機場資源,給天津增加更多的國際國內航線,將北京部分航空和鐵路貨運交通功能疏解到天津。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人大代表:自貿區民機產業對外商投資不應完全放開
- 下一篇:首都第二機場最快上半年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