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機場24小時通關或11月實行
今年12月1日將開通的深圳-悉尼航線,意味著深圳機場洲際航線真正意義上的突破,這有望打破深圳機場國際化業務的尷尬局面。
長期以來,由于深圳機場“干線機場”的定位,導致其國際航權分配受限,相關政策約束亦掣肘發展。24小時通關和部分境外旅客72小時過境免簽等政策有望近期落地深圳的消息,都為深圳機場國際化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深圳機場國際化之路能否迎來曙光?
現狀
深圳國際客運市場空間大
在世界范圍內,國際化機場是城市國際化的重要標志,而深圳在這一領域卻一直步履蹣跚。不過,民航局網站21日發布消息,南航正在申請開通深圳-悉尼航線,計劃于今年12月1日開飛。
“這算是第一條嚴格意義上的洲際航線突破。此前的毛里求斯線主要是旅游線路。”深圳市機場股份有限公司航空業務部總經理龍強在接受深晚記者采訪時說。
一直以來,深圳機場的國際化業務都處在非常尷尬的地位。2014年,深圳機場國際(不含地區)旅客量為124萬,占深圳機場旅客吞吐總量的3.4%,全國排第13,低于成都、武漢等。2014年,深圳市民出境游達432萬人次,但約九成的出境旅客都選擇從廣州或香港出境。
據深圳機場公布數據,2013年轉場后,深圳機場的國際客運量年增長約20%。2015年上半年,深圳機場國際客運量達79.3萬人次,同比增長43.8%。“以前都是4%左右。這種巨大的差距證明深圳的(國際)市場還是很大的。”龍強說。
分析
干線機場定位掣肘機場發展
龍強認為,“干線機場”的定位是影響深圳機場國際化進程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國際航權的分配中,首先考慮國際樞紐機場,其次是區域樞紐機場,然后才是干線機場。”定位的差別,也會造成民航主管部門其他政策支持力度的差異。比如深圳機場一直未能實現的24小時通關、72小時過境免簽等政策。
龍強說:“由于時差的原因,國際航班大多是白天飛夜間到達。沒有24小時通關,國際航線的開拓受到很大限制。”目前,深圳機場口岸國際客運查驗時間為7:00~次日2:00,造成了國際航班“夜不歸深”的局面。72小時過境免簽被認為是口岸開放程度的重要指標。然而,公安部自2013年起陸續在國內部分口岸城市實施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深圳一直榜上無名。深圳市交委稱,之前上級有關部門可能認為深圳機場實行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的意義不大,因為是干線機場,同時廣州白云機場的72小時過境免簽覆蓋全省。
據深圳機場方面透露,目前市政府和機場正在向國家民航部門申請,爭取在全國民航“十三五”規劃中提高深圳機場的戰略定位。
利好
24小時通關或今年11月實行
今年9月底,廣東省政府在發布《關于印發廣東省加強和改進口岸工作支持外貿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出,爭取在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實施部分境外旅客72小時過境免簽。
這被解讀為深圳機場即將施行72小時過境免簽等政策的信號,深圳機場國際化之路的政策環境也有望松綁。深圳市交委透露,由于還得履行報批手續等,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落地深圳,大約要等到2016年年中。
而龍強認為更迫切的24小時通關政策也迎來利好消息。深圳市交委透露,預計今年11月中旬,深圳機場將全面實現客貨運24小時通關。
24小時通關后,夜間飛行時刻可以利用起來,也可以降低高峰時段航班容量限制的影響。深圳機場目前高峰小時航班容量為48架次,提升空間有限。龍強表示,夜間飛行將為深圳機場開通國際新航線提供重要保障,特別有助于提升東南亞等4小時航空圈的國際客流量。
機遇
香港機場飽和,深圳或迎機遇
深圳機場所處的珠三角機場群空域資源緊張。由于處在廣州白云機場和香港國際機場之間,深圳機場也曾一度被認為是“夾縫求生”。
在轉場前,深圳機場原設計容量是每年1500萬人次,相當一段時間超負荷運轉;此外,跑道容量也不足,深圳機場曾躋身“世界單跑道最繁忙的機場”。
2013年底,深圳機場T3航站樓正式投入運營,設計旅客吞吐量達到了每年4500萬人次,自身容量不足的問題也得到緩解。加上24小時通關等政策利好,深圳機場加快國際化發展具備了良好條件。
香港機場兩條跑道容量即將飽和,將要興建的第三條跑道,預計最早2023年才能投入使用。這也給深圳機場國際業務發展提供了一個機遇。
“這比前23年的發展機遇期都要好。”龍強透露,在“十三五”末,深圳機場預計旅客吞吐量將達到5500萬人次,國際客運量比例要提高到10%,總量達到550萬人次左右。
“預計在明年上半年,還將實現歐美航線零突破。”龍強說。
期望
深港機場合作待破題
對于深圳機場的國際化之路,深圳市交委側重提到了深港機場合作。深圳市交委稱,在新形勢下,深港機場都應該重新梳理發展定位,在香港機場跑道容量接近飽和,業務發生外溢的情況下,香港機場應積極支持深圳機場承接有關業務,發展國際航線。雙方應建立聯合工作機制,協同資源共享,合作共建深港亞太地區航空樞紐。
深港機場合作早在10多年前就傳出有合作意向,香港機場入股深圳機場更是一度熱傳。10多年后,深港機場合作依然沒有實質進展。
此前深圳為了實現差異化發展啟動的“經深飛”項目推行近10年來,也被指未達到真正的預期。
深圳市航空運輸業協會秘書長聶睿姬認為,“經深飛”的真正含義是通過深圳機場連接世界和國內,與古代的絲綢之路有異曲同工之妙。
“深港合作或許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做到機場與機場之間優勢互補,共贏發展,這需要政府發揮更大的作用。”聶睿姬說。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