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大飛機下線:中國制造的偉大時刻
國產大飛機下線:中國制造的偉大時刻,客機制造既是戰略性工業也是市場化商業。
11月2日,中國經過7年研發的C919大型客機首架機正式下線。C919全稱COMAC C919,C取自中國(China)和中國商飛(COMAC)的首字母,寓意將與空中客車(Airbus)及波音(Boeing)形成“ABC”鼎立的格局。
這是中國制造業的一個偉大時刻。在中國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中國出口幾億件襯衫才能換一架波音飛機”,用以說明中國處于世界產業鏈的下游。現在,中國低端制造業一部分正在外遷,而中國人正在向高端制造業邁進,能夠生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飛機,摘得這顆“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大型客機是一種戰略性商品。因此,如果一個大國不能自己生產大型客機,意味著在關鍵時刻會喪失主動權,隨時受制于人。目前,只有美國、歐洲以及俄羅斯能夠生產大型客機。中國要想成為一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獨立大國,就必須發展自己的大型客機。
最近幾年,在中國經濟繁榮的同時,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技術水平也在迅速提高,制造出了高鐵、運20以及兩種隱形戰機等,表明中國開始縮小在戰略領域與西方國家的技術距離,有些方面甚至形成趕超。中國的追趕是全方面的,這也是美國開始防范中國成為與其競爭的超級大國的原因。
在冷戰期間,美蘇都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這反而促進了中國進行獨立發展的決心,從而為建立戰略產業體系打下了基礎。事實上,早在1970年代,中國就立項研制運10大型民用客機,在1980年9月運10作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一架大型遠程噴氣客機首飛成功,但后來因發展戰略不清晰而含恨取消,與麥道、空客等合資組裝的計劃也因對方爽約而失敗。長時間的停滯不前讓運10積累的產業鏈與技術體系被閑置、中斷。
現在,中國有實力制造自己的大型客機。盡管C919的發動機、飛控、航電、液壓等很多機載關鍵系統都是國外供應商提供的,但整體設計與系統集成由中國主導。空客與波音很大程度上也是將飛機制造外包給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包括中國企業。在獨自設計與集成的基礎上,中國完全可以逐步提高核心技術的國產化率。
航空產業投資巨大、技術密集、投資回報時間長,因此必須由國家支持才能完成,空客就是如此。中國目前有市場優勢,預計2017-2032年國內150座級客機的總需要量接近3000架,銷售400-500架的時候就能收回研制成本,目前C919訂單已經超過500架。
客機制造作為戰略性工業同時,也是一種商業。大型客機不是研究與制造出來就萬事大吉,還包括營銷與售后服務,只有更好的產品與更好的服務結合起來才會有市場。因此,我們制造出了C919,但更大的挑戰是讓市場接受,這需要用市場化的商業理念進行經營才能成功,尤其是在與A(空客)、B(波音)兩個寡頭競爭的情況下。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