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中國民航國際化特征將愈加明顯
記者從2016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暨航空安全工作會議上獲悉,在“十二五”我國民航國際航線爆發式增長的基礎上,“十三五”期間,我國民航業國際化特征將進一步明顯,國際航空運輸發展將呈現“投入加大、增長提速”的態勢。
統計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國際航空運輸總周轉量、旅客運輸量年均分別增長8.7%、16.9%,與我國簽署雙邊航空運輸協定的國家增至118個,簽署雙邊適航協定的國家增至29個,國際航線由302條增至663條,通航56個國家和地區的138個城市。其中,僅2015年一年,我國國際客運量和新開國際航線條數增速就都保持在30%以上,創歷史新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際航線的總周轉量增長了76%。
為何“十二五”期間我國民航的國際航線會呈現如此迅猛的增長態勢?李家祥認為,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正在向外向型發展的轉型升級中,為中國民航國際航線的開辟提供了最根本的支撐;二是中國民航及時調整自身發展戰略,政府層面積極倡導航空公司開辟國際航線,航空公司加快了國際航線開辟步伐,為中國民航加速國際化布局提供了基本保障;三是中國民航進一步加強了與國際民航的合作,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為我國航空公司走向國際提供了外交和國際環境的支撐;四是行業從相關產業政策和保障措施上加大了向國際航線的傾斜,為我國航空公司遍及全球的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十三五”時期,依托國家對外開放新格局,我國民航業國際化特征將進一步明顯。主要表現在:國際航空運輸生產迅猛發展,需要進一步擴大開放程度;參與國際民航事務不斷深入,需要進一步提高制定國際規則的能力;民航國際合作領域將日益拓展,需要進一步開闊國際視野。
面對新形勢,全行業必須始終堅持開放發展。堅持服務于國家戰略,全面布局國際航空運輸發展,構建民航對外開放新格局;堅持合作共贏,建立中國民航“走出去”的協調機制,拓展航空合作領域,努力提升中國民航國際影響力;堅持統籌“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完善國際航空運輸政策,加快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推進我國民航國際化進程。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