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洲下高速走機場南路直抵深圳機場T3
對于外界普遍關注的新航站樓建設進展及啟用時間問題,相關單位一致表示,具體轉場時間仍未確定,但各項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最終將實現“一夜之間”轉場。
據了解,準備工作中最重要的三大項目,分別是鶴洲立交、機場南路及機場擴建工程(包括新航站樓、二跑道與交通中心)。其中由市交委負責的鶴洲立交6月底已完成投資2.25億,占總工程的58.2%,原計劃只需要在8月底完成廣深高速進出新航站區的兩條匝道,但市里最新的要求是要在8月底完成所有工程。由市建筑工務署負責的機場南路計劃7月底完工。
新舊候機樓車行距離約10公里
新航站樓啟用后,主要依托新建成的GTC(交通中心)實現與市區及周邊的交通接駁,據了解,GTC基本的功能設置方案為,GTC一層與長途巴士銜接,主要功能空間有長途巴士候車廳、CIP停車庫(停車位193個)、設備機房;二層為GTC主要功能層,與T3航站樓、的士車道、短途巴士、停車樓相銜接,可乘坐扶梯電梯直達地鐵站廳層,主要功能空間有人員集散大廳、商店、咖啡廳;GTC三層與商務酒店銜接,主要功能空間是餐廳。
但根據深圳市現有地鐵建設規劃,暫時沒有地鐵直達新航站樓,正在建設中的可直達的地鐵11號線,預計將在2016年實現通車,而現有通達A、B候機樓的地鐵1號線機場東站,顯然離T3距離太遠,“車行距離大概有10公里”,轉場辦介紹,市民可搭乘地鐵到機場后再轉乘公交至新航站樓,也可通過機場大巴、的士和私家車接駁。記者在深圳機場的官網上也查詢到了4輛330機場專線營運大巴的采購招標書,預計未來330的營運車輛需求會增加。不過初期考慮到部分旅客接駁的可能性,市交委接駁方案中還是備有新舊候機樓之間的擺渡車輛。
機場南路直抵T3
西起機場碼頭,東至廣深高速公路鶴洲立交,道路全長約4.5公里,這就是滿足T3航站樓及客貨運碼頭對外交通快速集散的機場南路的范圍。這條連接機場南干道、寶安大道、107國道的機場南路規劃為一條城市快速路,雙向共10個車道。深圳機場T3航站樓建成后,客運交通將主要依托機場南路進出。
據深圳市建筑工務署介紹,截至7月中旬,該項目橋梁工程完成98%,其中防撞墩、橋面硂調平層澆筑全部完成;橋面防水層完成60%。路基填方完成100萬立方米,完成91%;管線共完成62117米,完成95%;綠化試驗段累計完成200米。
機場南路的完工,對深圳T3航站樓的投入使用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機場的轉場在一定程度上能為深圳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也能將新機場作為展示深圳現代化大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機場南路不僅能將市區與機場連接起來,便利廣大市民的生活,同時還有利于促進機場發揮空港的核心及凝聚作用,大大帶動周邊產業的發展。
鶴洲立交連接機場南路
“飛魚欲出海,騰飛起鶴洲”。機場南路向東直接連接鶴洲立交,使鶴洲立交成為深圳機場對外最主要交通轉換節點。現在通往機場的幾條主要道路都十分擁堵,T3航站樓開通之后,交通壓力會更大。記者從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了解到,今年8月底鶴洲立交將完成從廣州、深圳方向進入機場的匝道建設,2013年底前項目整體完工。
鶴洲立交是深圳機場T3航站樓對外最主要的交通轉換樞紐,連接廣深高速、機荷高速、機場南路、107國道等道路。其改造設計采取“整體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近期修建廣深高速、機荷高速和機場南路的聯系匝道;預留遠期機荷高速連接線主線(深中通道)和匝道的建設條件。鶴洲立交是深圳市干線道路網“七橫十三縱”橫縱相交的重要節點,是連通深圳、廣州、中山地區的樞紐立交,改造后的立交將加強珠江三角洲片區的聯系,對珠江三角洲發展、港深莞惠一體化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據了解,本次鶴洲立交改造共設置7條主匝道,總長度約6.353公里。8月底,鶴洲立交主體工程(ABCD匝道)將先通車,今年年底項目整體完工。
鶴洲立交改造工程完工后,將可大大改善區域交通微循環,方便周邊居民的出行。據了解,通過修建鶴洲立交南輔道及東輔道,優化現有的地面道路系統、立交周邊道路系統,可形成道路微循環系統。此外,工程通過對排水系統的改造,可徹底解決低洼地段雨天內澇堵車的現狀,極大地方便周邊居民的交通出行。
異地候機樓將更便利
珠三角是中國國際機場最密集的區域,擁有深圳、廣州、珠海、香港等多個國際機場。近年來,隨著深圳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影響力不斷上升,無論是國外游客,還是深圳周邊城市游客大多都來深圳候機,深圳機場接納的國內外的乘客一年比一年增加,隨著鶴洲立交改造及機場南路項目的完工,將吸引更多乘客選擇深圳機場出行,異地候機樓將會給乘客帶來更多便利。
異地候機樓的基本功能包括機場航站樓除登機前安檢以外的全部功能。據機場方面提供的數據,2012年深圳機場異地城市候機樓項目實現城際快線旅客運輸量309.4萬人次,同比增長13%,旅客上游值機47.1萬人次,同比增長23%,為機場客運業務發展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2007年4月,深圳機場在珠三角的首個城市候機樓在惠州正式投入運營。截至2012年,深圳機場在珠三角地區設立的第22座城市候機樓——深圳機場華聯城市候機樓已為旅客辦理值機13545人次,同比增長70%。
機場轉場能在一定程度上為深圳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新機場也成為展示深圳現代化大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鶴洲立交、機場南路及機場擴建工程三大項目正緊鑼密鼓地加快進度。深圳機場T3航站樓建成后,客運交通將主要依托機場南路進出。
鶴洲立交改造后將設7條匝道
A匝道:機場往廣州方向(8月底通車)
B匝道:機場回深圳方向(8月底通車)
C匝道:機場往機荷方向(8月底通車)
D匝道:機荷往機場方向(8月底通車)
E匝道:廣州往機場方向
F匝道:深圳往機場方向
G匝道:深圳往機荷方向
GTC設置方案
一層:長途巴士候車廳、CIP停車庫(停車位193個)、設備機房。
二層:GTC主要功能層,與T3航站樓、的士車道、短途巴士、停車樓相銜接,可乘坐扶梯電梯直達地鐵站廳層,主要功能空間有人員集散大廳、商店、咖啡廳。
三層:與商務酒店銜接,主要功能空間是餐廳。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