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條地鐵 2個機場 明年的武漢交通要逆天!
今年底,雄楚大道的BRT快速公交、漢陽光谷的有軌電車也將開通,加上武漢目前已有的常規公交、無軌電車、地鐵、城鐵、輪渡、公共自行車等,武漢城市公共交通工具達8種,除磁懸浮外基本囊括了國內所有公共交通方式。

圖:對接國際樞紐 武漢著力推進高鐵進機場
隨著年底的接近
地鐵6號線、機場線通車的時間也越來越近
明年的武漢交通將變成什么樣?
一起來看看吧!
機場將增至2個天河機場——中部第一門戶機場

隨著前段時間天河機場第二跑道的建成投用,通航能力將翻番,屆時,武漢作為中部第一門戶機場的地位將更加牢固。
年底T3航站樓建成,不僅有地鐵、城鐵直達,而且還有免稅店可以逛,天河機場終于要撐起武漢的門面啦!
漢南通用機場將舉辦世界級飛行者大會

漢南通用機場已開建,總投資5.5億元,總占地919.85畝,跑道長800米,遠期將延伸至1600米。其中,一期投資2.86億元,按民用1B級機場標準規劃。所有工程都將于明年9月底前完工。
明年10月,武漢將上演“天空之城”,首屆國際航聯世界飛行者大會(WFE),將于武漢開發區(漢南區)舉行,這項賽事將永久落戶武漢。
地鐵將增至7條

武漢從2012年到2015年,每年開通一條地鐵,至今已經開通4條地鐵。

從今年開始,武漢將以每年通2條地鐵的速度,大步邁進。今年機場線,以及穿過老漢口跟漢陽的6號線即將通車,武漢的地鐵線路更加通達。

明年還將開通兩條連接漢口到武昌的地鐵線:7號及8號線,這兩條線路的特點是幾乎每站都是換乘站。加上已開通的2號線,漢口到武昌將有3條地鐵線路連通!

武漢將擴張到4環

最近隨著跨越漢丹鐵路、漢宜高鐵立交橋全橋合龍貫通,建設近5年的西四環線全線貫通。武漢西四環線起于東西湖吳家山,止于沌口,全長22.55公里,今年年底將全線貫通。
武漢四環線高速從2011年開始建設施工,其中,西四環、沌口長江大橋、南四環、青山長江大橋、北四環已分別開工;東四環計劃今年底開工,2019年底建成。
武漢第五座火車站施工進入尾聲

已于去年開工的光谷火車站,是武漢規劃的第五座火車站。
光谷火車站擬計劃2018年底建成,將匯聚11號線、2號線南延線兩條地鐵,武黃、武咸兩條城鐵,以及武九鐵路和雄楚大街BRT專用公交線路,將成為光谷轉盤改造工程外,該地區的又一大型綜合交通樞紐站。
武漢公共交通方式達到8種!

圖:雄楚大道BRT
今年底,雄楚大道的BRT快速公交、漢陽光谷的有軌電車也將開通,加上武漢目前已有的常規公交、無軌電車、地鐵、城鐵、輪渡、公共自行車等,武漢城市公共交通工具達8種,除磁懸浮外基本囊括了國內所有公共交通方式。
武漢將擁有無人駕駛汽車!

圖:無人駕駛汽車
今年11月份,具有自動駕駛功能的雷諾ZOE電動車,有望首次在武漢蔡甸區后官湖的一段長達兩公里的公路上進行示范運營。
2018年,雷諾將引進一種可以讓汽車在復雜的、不停變道的環境下進行自動駕駛的技術。有了這種交通擁堵隨航技術,在交通擁堵狀況下,盡管前面的車走走停停,后車仍能與前車自動保持安全距離,駕駛員就不必頻繁踩油門和剎車。
5年后的武漢
武漢的交通將更加逆天
▼
2020年,高鐵網“十”字形向12方向!
高鐵將達3萬公里
武漢人可坐高鐵去港澳臺

2020年,武漢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達到400公里!
▼

圖:武漢地鐵規劃圖
主城區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超過60%
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到100%
▼

圖:武漢公共交通
2020年主城區過江通道將達到8條
▼

圖:武漢過江通道
2020年,城市快速路從“三環十三射”變為“三環十五射”!
還將與“三環十五射”高速公路網銜接!
▼

圖:武漢三環十五射
2020年,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790公里
路網密度超過10公里/百平方公里
▼

圖:武漢高速公路
2020年,全市將打造更為便利的智慧交通管理服務平臺
▼

圖:武漢智慧交通管理服務平臺
2020年,武漢機場或達到4個
除了漢南通用機場、江夏山坡機場
武漢第二機場正在選址中!
▼

圖:武漢第二機場
2020年,國內通航點將達到80個,國際通航點40個!
重點申請武漢至芝加哥、紐約、悉尼、溫哥華、倫敦、雅加達、吉隆坡、仰光等直航航班。
▼

圖:武漢通航點
從5年前開始
武漢正式進入大拆大建的時代
讓堵車成為了家常便飯
但是越來越多的快速路通道以及地鐵的開通
也拉近了3鎮的距離
5年后的武漢交通更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起期待吧!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