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有望建大陸首個海上機場 機場選址金州灣
2018年本市有望建成大陸首個海上機場新機場選址金州灣,重大審批事項全部完成
如今,航空運輸已悄然成為大眾化的出行方式,大連國際機場于2010年11月29日旅客年吞吐量突破1000萬人次后,成為全國第16家躋身“千萬級”行列的機場,為迎接民航“飛行時代”即將到來,大連市有望于2018年前建成大陸首個海上機場,這是記者從大連新機場建設指揮部方面了解到的。
現狀1 超負荷運行大連機場或在3年后飽和
現在大連空港共運營155條航線(其中國際和地區航線39條),與10個國家、2個地區的100個城市通航,與日本、韓國、俄羅斯通航數量位居全國前列,2012年開通大連—巴黎,大連—西雅圖兩條歐美航線,實現與歐美直通航線。
作為沿海開放城市,大連機場航空運輸需求也隨之逐漸增大。2012年旅客吞吐量達1333.7萬人次,居全國機場第15位,旅客吞吐量連續8年以上超百萬人次遞增,其中國際和地區旅客吞吐量列北京、上海、廣州之后,位居全國第4位,與俄、日、韓的航線數量分列全國第一、二、三位。由于旅客吞吐量增長十分迅速,目前大連機場已經超負荷運行。
據測算,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三期改造后,運輸能力將在2016年左右飽和,而因周邊城區的限制,機場已沒有擴建的空間和改造的可能。由于新機場建設周期較長,新機場建設迫在眉睫。
現狀2 城市包圍機場噪音覆蓋范圍內居民幾十萬
大連周水子機場原為軍用機場,因歷史原因,該機場坐落于城市邊緣。近年來,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機場已經被包圍在城市中間。經調查,在75分貝噪音覆蓋范圍內有城市居民達幾十萬人,飛機的噪音已嚴重影響到機場周邊居民的生活和學校的正常教學工作,噪音的影響日趨嚴重,機場遷建勢在必行。
另外,由于機場處于城市之間,飛機起降的航線下布滿了廠礦企業、居民和學校等,城市設施和燈光都對飛行安全產生較大影響。
此外,大連新機場的建設,對加快推進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建設,形成以海港、空港和內陸干港三港合一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進物流業和現代產業的聚集區發展,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將發揮巨大促進作用。
大連機場歷次改造
●1973年
建站初期,航站樓是借用空軍場站的一棟二層小樓和六間平房,跑道長2040米,停機坪包括聯絡道僅有8000多平方米。
●1992年
機場投資1億元對候機樓進行了擴建,使候機樓面積由過去的6000平方米增加到2.6萬平方米,滿足旅客大幅增長的需要。
●1993年
新建1.8萬平方米的國際候機樓竣工并啟用。
●2005年
機場進行二期擴建,候機樓面積達6.7萬平方米,飛行區等級達到4E。
●2011年
總投資22億元的三期擴建工程投入使用,候機樓面積達13.6萬平方米、停機坪66萬平方米、登機廊橋18條、停機位41個、值機柜臺93個、安檢通道36條、各種保障措施和服務設施齊全。
未來新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將達7000萬人次
2011年,大連新機場建設被列入國家“十二五”綜合交通發展規劃和國家民航局“十二五”發展規劃。
規劃中的新機場是一個通過人工島方式建設的海上機場,也是大陸首個海上飛機場,這個海上機場的規模在國內外也是比較大的,其航站樓面積約70萬平方米,有兩組近距離平行跑道4條。飛行區按F4標準建設,可保障各類機型的飛機起降。
新機場建設分兩期,一期航站樓建設面積約40萬平方米,遠距離平行跑道2條,能滿足年旅客吞吐量31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65萬噸需要;二期全部建成后能滿足年旅客吞吐量7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0萬噸需要。
據介紹,大連新機場選址大連金州灣,經報請國家海洋局、國家農業部、國家林業局、沈陽軍區、省文物局及有關政府部門審批,大連新機場填海工程的項目立項、區域建設用海總體規劃、斑海豹保護區影響審批、軍事用海調整、林地征用、填料采礦權購買、填海及采料工程環評等重大審批事項全部完成。目前,大規模填海造地工程已經全面展開,新機場“人工島”正在加快形成,計劃于2018年前投入使用。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天津國際航空產業商務區于東麗區啟動建設
- 下一篇:龍灣國際機場新跑道10月“開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