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代表吳仁彪:推動教育部共建民航院校
這已經是吳仁彪第二次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與往年一樣,他今年又帶著多個提案來開會,而這些提案中多是與教育有關的。對此,吳仁彪說:“作為一名高校工作者,教育一直是我關注的領域,我希望能為教育做點事兒。”
“我去年兩會期間提出的建議正在變為現實!” 剛一見面,吳仁彪就興奮地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記者。去年,他提出了“齊心協力努力構建民航協同教育體系”的建議,主要觀點是民航局主導、校企合作推動民航職業化教育上水平。如今,華北空管局與中國民航大學聯合培養管制員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民航局相關領導也曾公開表示,要在民航業內大力推廣這種校企合作的辦學方式,以此大幅度提高整個中國民航的職業化教育水平。
眼看著民航協同教育邁出了可喜的步伐,吳仁彪今年繼續將關注的重點放在了“協同教育”四個字上,只不過,這一次他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了。
吳仁彪認為,協同出效益,這是有事實依據的。去年,通過實現航空公司、機場和空管的信息共享和協同決策(CDM),目前華北、中南和華東地區初步建立起航班運行CDM系統,首都機場放行正常率提高6%、出港航班平均滑行時間縮短6分鐘。
“這在教育領域同樣適用。”2010年,我國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針對我國存在的“用工荒和就業難”的矛盾,綱要中提出了加快建立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目標。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提到的現代職業教育不是大家狹義上理解的中專或大專教育,而是涵蓋初等、中等、專科、本科、碩士、博士層次的高職教育和職業繼續教育,其培養的人才涵蓋從初級技術技能人才到專家級技能人才。
去年,《國務院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特別提到要強化科技與人才支撐,包括把民航科技納入國家科技計劃體系,實施重大人才工程,強化民航院校行業特色。這為民航科技發展和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然而現實的情況是,目前民航科技納入國家科技計劃體系已經取得重大成效,但民航教育還停留在行業內辦學為主,沒有與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教育部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如此一來,如何更好地落實《若干意見》成為了擺在民航院校面前的一道亟待解決的難題。
“落實《若干意見》需要更高層次的協同教育。”吳仁彪表示,今年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促進民航業發展重點工作分工方案》中明確指出,民航局和教育部合作落實民航重大人才工程計劃。“只有把民航內部的協同教育體制和機制與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教育部的指導相結合,才能較快提升民航現代職業教育的水平。”
據吳仁彪介紹,為了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目標,教育部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10年,成立了全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2011年,出臺了《教育部關于充分發揮行業指導作用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的意見》;2012年,與20個部委、7個行業協會聯合培養人才;2013年,計劃研究制定《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草擬《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對一些行業性較強的專業,會同行業一起制定專業評價標準。
另外,吳仁彪在調研中發現,相關部委與教育部合作辦校是有許多先例的。所有“211”和“985”工程高校都是教育部、所屬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共建。據不完全統計,包括中央軍委和工信部、交通部、鐵道部、農業部、水利部、財政部、衛生部等23個國務院有關部委局與教育部聯合共建了93所高校。以近4年為例,2009年農業部和教育部共建8所高校;2010年衛生部和教育部共建10所高校,林業局和教育部共建3所高校;2011年水利部和教育部共建8所高校,國家海洋局和教育部共建17所高校;2012年財政部和教育部共建6所高校,鐵道部和教育部共建2所高校。
吳仁彪說,“種種現實情況都表明,凡是與教育部共建的學校(屬于重點共建)都發展很快,因此與教育部共建民航院校的確刻不容緩!” 根據以往經驗,教育部在共建過程中可以提供以下指導和幫助:視條件和可能給予共建高校一定的經費投入支持;對共建高校的改革、發展、建設等方面給予更多的指導與扶持;指導共建高校制訂完善戰略發展規劃、科學定位、辦出特色,在行業高等教育事業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加強對共建高校在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指導,扶持共建高校加強人才培養基地、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建設;吸收共建高校參加教育部召開的直屬高校的重要會議,以進一步推動其與教育部直屬高校的相互學習和信息交流。吳仁彪表示,這種協同教育對于推動民航院校實現“有特色、上水平、入主流”的辦學理念,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非常重要。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