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 低空開放應“文火升溫”
在國家《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綱要》中,曾明確提出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面對通航產業中人們最關心的問題,《今日民航IFLY》雜志特別邀請了四位嘉賓,以中國通航產業的管理者、研究者和實踐者們的不同角度,直面問題真誠對話,期待能借此描繪出一個更加切近通航市場需求的產業未來。
“通航的準入門檻會降低”
靳軍號民航局運輸司通航處處長
中國空域現行的管理體制,是由國家空管委或者由空軍來對空域資源進行調配使用,民航局作為國家空管委的組成部門之一,積極配合其開展相關工作。因此關于低空開放,民航局更多地是推進法規的建設。在未來“十三五”通用航空發展的規劃報告中,民航局正在通過法規的方式,來解決通用航空基礎保障環境的問題,這包括機場建設、航油保障,飛行服務站、人員建設等問題。
修訂后的《通用航空經營許可管理規定》,將在2015年推行,這次修訂后會明確提出通用航空的前置審批,將改為工商管理的后置審批,即所謂的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同時也會降低一些準入門檻。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自主經營決策權將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
此外,在2015年10月之前,通用機場的全國布局規劃也將公布。通過這個規劃,我們希望能對我國通用航空的基礎環境起到改善的作用。但我們的這個規劃,并不是將來機場審批的依據,而只是民航局根據機場功能來提供支持政策的依據,其中包括資金的政策。現在機場的投資立項,已經下放到了各省和民航地區管理局,因此民航局規劃的機場數量,未來可能會遠小于各省要建的機場數量的總和。

“政策不宜過于‘宏大敘事’”
呂人力 民航管理干部學院通航系主任
民航局近幾年在低空開放方面推進的幾個政策都是比較務實的,如申領私人飛行駕照條件放松的政策,即將推出的降低通用航空企業準入門檻的政策等,這些政策對增加投資,推動市場都會有效果。去年國家和民航局進一步簡化通用機場建設的審批,減少審批的層級和審批的成本,這對于通航機場建設也會產生促進作用。企業也反映部分地區飛行計劃申報的靈活性有所增加、審批時間也有所縮短。
但大家不要簡單地期望空域可以一步到位地放開,其實飛行申報過程能減少一天,甚至減少幾個小時都是有價值的,我們更看重通航飛行便利性的點滴進步。
我認為未來也會是這樣一個溫和的發展和逐步加速的過程。因此,從整體看行業發展的環境正在改善,大家不能急躁。這些政策都是文火,要慢慢來,而我認為這也正是這些政策好的地方,那些太過急功近利、過于“宏大敘事”的政策,可能反倒不容易見效。比如大家現在關心目視航圖,但它的制定是一個大工程。我認為未來它會從通用航空比較繁忙的區域開始做 起,再逐步覆蓋。并且,我國目前沒有目視航圖,是因為需求少,而造成需求少的原因又是由于目視航圖等基礎條件的缺失。因此,這是一個需要文火升溫去破解的循環。

“有政策,學飛的人就多了”
呂剛 華彬天星通航市場運營總監
我們通航運營企業處在整個行業的前線,每一項政策為我們帶來的變化都是不容忽視的。比如2013年底民航局對私用駕照申領標準放寬之后,一個明顯的感覺是更多的青年人,更多有飛行夢想的人都開始投入到航空產業中來。
2014年,來華彬天星咨詢飛行培訓和報名學飛的人員都急劇上升,咨詢的數量提升了60%~70%。2013年我們客戶電話每個月只能接到2到3個關于飛行培訓的咨詢,而2014年每周我們都能接到10到20個電話來咨詢飛行培訓。因此在2014年,我們飛行學員人數提升的比例也是很大的。
從目前情況來看,政府正在一步一步將我們的通航政策與國外的在接軌,但這需要一個過程,畢竟我們的通航產業起步的比較晚,與西方發達國家還不能比。但我們可以以自身的現有案例,結合國外的先進經驗,結合中國自身的環境,共同為政府提供更好的參考,使我們最終能夠制定出適合中國國情、適合國民消費的法規體系。

“最期待讓客戶飛得起來”
柯萊斯穆尼(中國)大中華區銷售副總裁
在國外,人們沒有低空開放的概念,而是把空域分成不同的區域,即目視飛行規則的區域、儀表飛行規則的區域。在目視飛行的區域,航空圖是私人飛行員可以實現自由飛行的關鍵,它在很多國家是可以免費得到或公開購買的,但目前中國的目視航空圖人們還很難獲得。沒有目視飛行的航空圖,就不存在空域的開放。所以我希望在2015年,中國真的能夠有目視航圖推出來。
當然,現在關于低空的每個政策,都是很不錯的,但對于企業,我們覺得還是缺少具體的規定。總的感覺是這些政策在空管、使用者、機場之間還沒有一個完整的落實系統。所以我的感覺是,現在這些政策對于私人飛行駕駛的小型飛機這一部分的通航市場來說,帶來的變化還是不大。
從制造商的角度,我們最期待客戶能夠飛得起來,這也是我們最期待的政策。我知道民航局與國外與其對等的機構一直都有交流的項目,希望民航局能夠通過這種方式,更快地把法規和規則完善起來。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