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中國臨空經濟論壇在天津舉辦
2019年6月21日,第十一屆中國臨空經濟(天津東麗)論壇在天津東麗湖恒大酒店會議中心召開。中國民航局機場司副司長張銳出席論壇并致辭。
中國民航局機場司副司長張銳在論壇上說到,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航空運輸的快速增長,中國臨空經濟區的規劃和建設呈現快速增長趨勢,目前,全國明確規劃并進行建設的空港經濟區有近70個,客運量超過1000萬人次的37個機場均已規劃建設臨空經濟區,經批準的臨空經濟示范區已有14個。
政府、企業的目光之所以聚焦在臨空經濟,是因為臨空經濟對區域經濟、社會協同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國際民航組織(ICAO)的統計表明:每100萬旅客可為區域創造1.3億美元收益,帶來1000個直接和3700個間接工作崗位,每10萬噸貨物將創造出800個工作崗位,每新增一個航班將增加750個工作崗位,有20%的旅客會在機場區域食宿,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另據我國民航研究機構分析:我國機場每100萬旅客可產生18.1億元收益,帶來5300個相關就業崗位。以即將開航的大興機場為例,工程總投資約1200億元,周邊配套工程投資約3300多億元,預計2025年旅客吞吐量達到7200萬人次時將產生經濟效益1300億元,對區域經濟的貢獻預計達9000億元,創造就業崗位約60萬個。
張銳表示,臨空經濟的發展以機場為依托。臨空經濟如何發展、發展的好與不好,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在于如何正確處理機場與臨空經濟之間的關系,如何構建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通過優化布局、科學規劃、合理引導,打造“機場+”生態圈,推動機場與其周邊臨空經濟區共生共榮,走出一條高質量的健康發展之路,為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有力支撐。
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津視察重要講話精神和天津市加快實施“一基地三區”戰略定位,天津市東麗區做出了“決勝臨空”這一重要決策,確定了以我國都市臨空經濟新時代的領航者為建設目標,以港城一體化為發展理念,將東麗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成為功能完善、生態智慧、宜居宜業的國際化都市臨空經濟區。
該區域規劃面積33平方公里,其中在天津中心城區(外環線)內面積20平方公里,可開發面積約13平方公里。按照“全域臨空、軸帶引導、城產融合”的規劃理念,確定了“雙軸引領、四區多園”的空間規劃結構。功能業態分為臨空CBD、臨空產業區、航空服務區、科技創新區等四大片區。涵蓋特色會議、高端商務酒店、免稅商店、商業綜合體、航空總部、航空培訓、航空租賃、航空科技、航空高端物流等臨空相關產業。
本屆中國臨空經濟論壇以“協同創新、共建共享-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都市臨空經濟”為主題,以主旨演講、對話論壇、專題推介的形式,分析最新趨勢、分享成功經驗、交流合作成果,共同描繪東麗臨空經濟發展的新藍圖。
論壇設置了啟動儀式、主題演講、研討對話、簽約儀式等環節。京津冀協同發展下的天津東麗臨空經濟與前瞻性話題貫穿整個會議。與會嘉賓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下的區域臨空經濟共建共享”、“天津東麗臨空經濟區總體規劃與未來發展”、“天津都市臨空經濟發展”、“天津臨空經濟區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等主題先后進行了主旨發言。海航基礎、如意航空、中信保天津分公司、中交天航局、美國摩根士丹利、美國文羅拉航空科技、意大利維龍投資等七家公司現場簽約,為推動東麗臨空經濟發展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本屆論壇的舉辦,以“協同發展、創新驅動、規劃為先、共建共享”為核心,深度解讀了針對都市臨空領域的“商業模式”、“發展前景”、“產業特性”“機遇挑戰”等重要話題,為參會各方提供了一個高效的交流平臺。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突破發展瓶頸 推進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