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沙市機場“重生” 看湖北通航的發展
來到湖北的第二天,“通航萬里行·湖北”報道組趕赴位于荊州市沙市區三板橋附近的沙市機場 。原本只為采訪楚天航空而來的我們卻驚喜地發現:銀燕通航、同誠通航、武漢直升機公司……一塊塊通航企業的大招牌讓這里仿佛成了湖北通航企業的大本營。細細詢問后才知曉,原來這座擁有著滄桑歷史的老機場,與湖北通航的發展還有著一份不解之緣。
從機場空曠的機坪、長長的跑道和巍峨的塔臺,我們仍能依稀觸摸到它曾經的輝煌。
始建于1929年的沙市機場,新中國成立后被修復。20世紀70年代,民航第十五飛行大隊進駐沙市機場,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專業飛行,項目包括農播、林播、治蟲、除草、勘探、攝影、錄像、旅游等。據不完全統計,1970年~1985年,僅訓練飛行就完成了24972小時,培養了近百名優秀的飛行員。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原沙市政府與民航廣州管理局簽訂協議,先后兩次擴建,沙市機場成為擁有1800米長跑道的4C級機場,可起降波音737-200、737-300、737-500等同類型客機,先后開辟了沙市至北京、上海、深圳、汕頭、桂林、海口等多個城市的航線。
然而,好景不長。民航體制改革后,民航第十五飛行大隊與沙市機場被劃入南航。由于機場長期虧損,南航將人員進行了分流,2002年5月停止了機場的運輸航班。從那以后,機場基本上處于半廢棄狀態。
故事仍沒有完。2012年12月28日,停航10年之久的沙市機場,獲得了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頒發的《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在南航投入數百萬元進行整修后,沙市機場“重生”。一個沒有運輸航班的機場,南航為什么愿意花那么一大筆錢進行整修?這其中除了安全監管部門的監督外,更大的動力則來自于湖北通航旺盛的生命力。
創辦一個通用航空企業,第一個條件就是要有主運營基地。在通用航空機場數量還極其匱乏的情況下,只有沙市機場正常運行,通航企業才能有合法的“家”。因此,使機場“重生”的,恰恰是那些有著迫切發展需求的通航企業。近年來,先后已經有四五家通航企業把主運營基地放在沙市機場,據說還有多家正在申請中。
沙市機場的的確確成為了湖北通航的一個縮影。數家通航企業集聚于此,規模都不大——一個辦公小樓,一個機庫——幾乎就是企業的全部家當。硬件雖然簡陋,但擋不住通航企業高飛的決心。從這里飛出去的通用航空器已經遍及全國各地,甚至飛出了國門;這里培養的跳傘運動員已經拿到了世界冠軍。
更值得一提的是,面對通航市場巨大的發展潛力,南航已經開始從被動變為主動。2012年,南航集團公司加大資金投入,對機場進行整修,并有計劃地提升機場在集團戰略中的地位。據業內人士透露,南航有可能將沙市機場作為飛行訓練基地。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南航的選擇也在啟示湖北通航人,在鼓勵企業自由發展的同時,前瞻性的規劃和正確的引導,也是推動湖北通航更大發展的必由之路。或許有一天,隨著湖北通航的真正大繁榮,沙市機場將能迎來新的輝煌。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湖北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調查與思考
- 下一篇:世界首臺飛行汽車問世 3分鐘“變身”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