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我國機場貨運能力利用率僅50% 疫情中暴露短板待補齊
3月2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將就提升國際航空貨運能力穩定供應鏈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國際航空貨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在疫情沖擊下,我國國際航空貨運遇到嚴峻的挑戰,一是客機腹艙貨運能力大幅下降。二是國際貨運網絡通達性削弱。三是航空物流鏈受沖擊。
中國民航局發展計劃司二級巡視員張清在上述發布會上表示,近期,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全貨機利用率的提高以及相關支持政策措施的陸續出臺,我國國際航空貨運能力緊張的情況會得到一定的緩解。目前,中外航空公司國際全貨運航班將增至每周930班,已接近疫情前的水平。
張清介紹說,為提高我國國際航空貨運能力、確保疫情期間國際航空貨運供應鏈穩定,近期民航局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大力增加航空貨運運力供給。挪出許多大型機場高峰時刻,供全貨機使用,為貨運航班計劃審批開辟“綠色通道”,鼓勵中外航空公司執行貨運加班包機,引導閑置客機執行貨運航班。另外,鼓勵主動對接對外貿易需求,持續降低航空物流成本,對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運輸需求,民航局及時啟動重大運輸任務,著力防范供應鏈“斷鏈”風險。
全貨機航班狀況不理想
鼓勵物流企業加入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國際航線上,客機的航班被大幅度削減,也影響了運力,甚至有一些國家的腹艙貨物運輸中斷了,全貨機航班基本上還在通航,但是通達范圍包括承運能力也非常有限,所以短板非常明顯。”在上述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設施發展司一級巡視員任虹表示,全貨機航班目前狀況不太理想。
任虹介紹說,目前我國只有全貨機173架,但美國有全貨機超過了550架,所以從數量上看,我國的全貨機數量是非常少的。而這173架全貨機,其實只占了我們民航運輸機隊的4.5%,占比非常小,所以我國全貨機發展僅僅處于初級階段。我國現有全貨機航空公司是10家,和55家航空公司比,份額也是非常小的。在這10家航空公司中,國有的6家,社會資本的4家。
從發展速度上看,我國貨機的數量增長是較慢,在“十三五”前幾年總共才增加了49架貨機,這49架占原來在“十三五”規劃預計的40%,所以全貨機受市場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從運輸貨物貨量來看,我國客機腹艙的載貨量占了整個航空貨運量的2/3,全貨機僅僅占了1/3。而在國際國內航線上,也差別比較大。在國際航線上,我們客機腹艙載運量是49%,在國內航線上,客機腹艙占82%,所以看到全貨機在市場上所承運的航空貨物的量也是比較小的。
“我們非常積極鼓勵和支持我國航空物流企業發展航空貨運。其實全貨機的發展和航空貨運市場以及我們貨物結構、產業結構等都有非常密切的關系。”任虹介紹說。
任虹指出,前幾年貨運市場非常低迷的時候,有些航空公司積極性受到挫傷,曾經一度削減購買貨機的愿望,近幾年有所好轉,有些新興業態的涌現,也給貨機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市場前景,如順豐航空公司目前擁有我國最大的全貨機機隊,它有61架全貨機。
據了解,順豐航空作為專業化、高效的航空貨運機隊,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面前,是非常出色地完成了N95口罩的運輸,包括開通了其他地方到武漢的直通航班,全程優化聯運,承擔了湖北90%以上的N95口罩的運輸,圓滿地完成了運輸任務。
“其實我們一直非常積極地支持航空公司和物流企業來開展全貨機的貨物運輸,包括我們鼓勵航空公司和物流企業將引進的貨機納入有關規劃,按照國務院‘放管服’的要求,協助企業加快辦理引進手續,促進我國全貨機機隊的規模不斷壯大。我們也非常鼓勵航空公司和物流企業進行深度融合,鼓勵傳統航空公司轉型發展,使他們的傳統運輸業向貨流、物流兩端進行延伸發展,實現轉型。我們也積極探索航空貨運發展的新模式,支持擁有全貨機機隊的專業化航空物流企業入駐機場,為機場、為航空公司打造高效、專業的全貨機運營平臺。”任虹表示。
客機腹艙貨運能力大幅下降
加強資金補助
實際上,受疫情影響,國際航空客運萎縮,客機的腹艙貨物大幅下降,同時各國對中國所生產的防疫物資需求也比較高。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目前一些企業防疫物資因為國際航空運輸等問題,在出口方面受到一定影響。
在上述發布會上,中國民航局發展計劃司二級巡視員張清介紹稱,截至3月26日,中國民航共計執行防疫物資國際重大運輸任務23架次,累計運輸物資406余噸,為穩定全球防疫物資供應鏈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后續,將根據財政部和民航局聯合下發的《關于民航運輸企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資金支持政策的通知》精神,依據執行重大任務實際運輸成本,給予資金補助。
張清從四個方面介紹一下我國航空貨運總體發展情況:
一是從市場主體看,目前全國共有貨運航空公司10家,全貨機173架,其中大型遠程貨機41架。
二是從運輸規模來看,2019年,中國民航完成貨郵運輸量753.2萬噸,居世界第二位,約為美國同期水平的60%。其中,國內貨郵運輸量511.2萬噸,占總量的68%;國際貨郵運輸量242萬噸,占總量的32%。
三是從發展速度看,“十三五”期間,我國航空貨郵運輸量年均增長4.6%,其中,國內貨郵運輸量年均增長3.7%,國際貨郵運輸量年均增長6.7%。
四是從運力結構看,客機腹艙運輸依然是我國航空貨運的主要運輸方式,約占航空貨運總量的70%,其中,在國內航線中,客機腹艙運量占比高達82%,在國際航線中,客機腹艙運量占比49%。
張清說,下一步,民航局將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以“優環境、補短板、調結構、強供給”為戰略導向,與有關方面密切配合,從加大市場主體培育力度,完善航空貨運樞紐網絡布局,提升航空物流信息化水平,優化航空貨運營商環境等方面協同發力,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國家郵政局政策法規司司長金京華補充稱,疫情發生以來,國家郵政局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疫情防控相關的決策部署,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統一指揮調度下,組織郵政快遞企業,通過境外中轉、增加包機、開辟航線等方式來積極應對,努力構建國內和海外的防疫物資寄遞運輸“綠色通道”。在保障國內防疫物資、生活必需品、郵件快件運輸的同時,也積極支援國際疫情防控的工作。
截至目前,順豐航空公司已增開了到歐洲、印度和美國的航線,執行防疫物資包機210班,其中3月1日到14日承運從我國發往海外的口罩、防護服、手套等防疫物資108噸,涉及到39個國家和地區。
郵政航空公司增開了到俄羅斯、比利時的航線,執行防疫物資包機24班,運輸郵件4.2萬件、292噸,其中3月19日通過兩趟專線航班,將江蘇省捐贈的40萬只口罩運到了日本和韓國。
圓通航空公司執行防疫物資包機84班,承運物資超過了422噸,其中3月21日使用了757全貨機,將11萬只口罩、10萬人份檢測試劑、1萬件醫用防護服等防疫物資運抵菲律賓,支援當地疫情防控工作。近期菜鳥網絡也計劃投入200架包機,努力打通中外雙向物流,保障防疫物資和跨境電商件的運輸。
“我們將繼續組織業內企業通過增加包機、開辟航線等方式,加強國際航空運力供給,保障生活必需品、防疫物資等物品的國際運輸。同時,還將通過中歐班列、中美快船以及周邊國家陸運等多種途徑,努力把疫情對跨境寄遞物流的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金京華指出。
推動快遞企業的國際化發展
疫情中暴露多個短板待補齊
與此同時,金京華指出,受這次疫情的影響,國際航空運力不足、國際寄遞渠道受阻,也造成了一些國際郵件快件滯留海外。
另據了解,2019年我國國際快遞業務量、業務收入占總體份額分別不足3%和10%。雖然我國快遞能夠通過多種方式通達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是自建的網絡僅覆蓋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總體情況來看,我國快遞企業的國際化發展確確實實還處于一個起步階段,存在著國際網絡不健全、服務能力不適應、產品體系不完善等突出問題。相對于國際上的先進快遞企業,我國快遞企業的國際業務份額占比低,在海外運營規模小。
國家郵政局提出了建設“快遞出海”工程。
金京華說,下一步,將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著力優化國際郵件互換局(交換站)的布局,加快推進國際快件監管中心建設,進一步提升郵件、快件進出境效率。
二是要引導快遞企業發展面向日韓、東南亞、俄羅斯等周邊重點地區的服務,拓寬連接西歐、中亞、美洲等地區的寄遞通道,推動進出口寄遞業務量的雙向提升。
三是支持快遞企業與境外當地企業在倉儲管理、落地配送等環節加強業務合作,提升在海外的綜合通關服務能力,著力發展供應鏈等高端物流服務。
四是支持快遞企業與制造企業加強國際發展規劃的有效對接,強化境外資源共享,促進伴隨出海、協同發展。
五是加強與“一帶一路”國家快遞主管部門的政策溝通,營造良好的“走出去”環境,支持快遞企業在海外擴大投資、創造就業、改善民生,為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
任虹表示,在這次疫情中,確實暴露出民航業一些短板,包括貨運以及客運方面。“十四五”規劃的很多問題仍在研究當中,發改委初步考慮有這樣四點:一是繼續加快推進機場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要加大世界級機場群、國際樞紐和區域樞紐的建設力度,另一方面也需要有序推進支線機場建設力度,我們期望能夠構建一個覆蓋廣泛、結構優化、功能完善、集約環保的現代化機場體系。
二是要下決心補齊這次疫情當中發現的短板,包括怎么樣建設航空貨運樞紐,其實每個機場在設計當中,都有客運能力和貨運能力,但是我國機場貨運能力的利用率只有50%,所以我們首先研究怎么樣把現有能力充分挖掘出來,并且把現有能力利用好。其次,如果需要新布局建設以貨運功能為主的機場,我們也著手協同地方、行業部門共同研究。
三是如何應對突發事件,在運輸航空和通用航空兩個板塊,能夠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補齊通用航空發展的短板。因為通用航空在短途運輸、城市應急、醫療救援等等方面還是有它獨到優勢。
最后,各種運輸方式還是應該能夠協同發展,比如說航空貨運把貨物運到了機場,那么怎樣實現機場到城市,把貨物運到老百姓手中呢?在機場建設中,還要注重和鐵路、公路、水運一體化的協同發展,旅客到達機場盡快回家,貨物到達機場之后,能夠盡快讓老百姓用上。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賽斯納408空中快車完成發動機地面測試,首飛計劃邁出重要一步
- 下一篇:返回列表